【 第1页 第2页 】 | |
巴黎恐袭是法国的9•11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5-01-12 11:02:10 |
但我必须承认,我并非完全认同“查理们”的作为。 2005年,丹麦报纸《日德兰邮报》决定刊登一系列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次年《查理周刊》选择专刊这些漫画,我一直对此事持保留意见。当时,我就认为这种挑衅在政治上属于不负责任,它既危险又毫无必要。玩火者必自焚,何况还在输油管和炸药桶旁玩火。 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我们所处时代可能比十八世纪虔诚得多。当时我想,引述伏尔泰是一回事(观察者网注:伏尔泰在悲剧《穆罕默德》中将伊斯兰先知称作“骗子”“假先知”“狂热者”和“伪君子”,他一生辛辣讽刺,捍卫宗教自由,临终时牧师让他谴责撒旦,伏尔泰说“现在不是结下新仇人的时候”),但我们应该避免侮辱别人眼中的圣人,无论是基督还是穆罕默德;尊重其他民族的敏感历史,比如对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做到这些,才称得上真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如今,鉴于恐怖袭击的恶劣本质,我不再保留意见,但我仍然不愿与众多法国人一样,将对受害者的回忆神圣化。在法语中,“政教分离”(laïcité)这个词被错误地翻译成英文的“世俗化”(secularism or French seculairty),然而在法国,政教分离本身也相当于一种宗教——共和国的宗教。对《查理周刊》的漫画家们来说,宗教只是另一种意识形态,世界三大一神教都是他们嘲讽的对象(虽然可能因为伊斯兰教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原教旨主义倾向,他们更加针对伊斯兰教)。 和9·11事件刚发生后的美国一样,此刻的法国全国上下一片团结。这是理所应当的,打击恐怖分子最重要的便是团结,因为恐怖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制造分裂、煽动对抗、排斥温和派。事实上,即使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刚开始时也对反穆斯林势力报复的危险性提出了预警,并指出个别迷失的年轻人绝不代表大多数法国穆斯林。 但全民团结的氛围究竟能持续多久?殖民主义给法国留下的创口比欧洲其他地方更加新鲜;法国穆斯林少数民族的规模全欧洲第一;此外,法国的温和派似乎尤其软弱松散,民调显示,极右翼势力正在法国强势崛起。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酝酿出更大的灾难。目前,勒庞的态度出现转变,似乎正在推波助澜形成灾难。由于自己未受到1月8日游行的邀请,勒庞抱怨道:“全民团结是一个可悲的政治伎俩。”但如果1月7日的恐袭事件能在正确的政治领导下得到妥善的处理,法国人可能会再次意识到集体目的,法国可能出现政治复兴。 作为法国人,我们必须像美国人面对9·11那样,坚定而明确地面对此次恐袭事件,但还需谨记我们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法国首先必须避免成为2003年的美国——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将“全球反恐战争”扩大到了伊拉克。当下,法国要做的,就是坚持那些使法国成为恐袭目标的价值。 作者: 巴黎政治大学教授 多米尼克•莫伊西 (本文原载于《赫芬顿邮报》与Project Syndicate网,观察者网杨晗轶译)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