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宜定为6.8%

http://www.CRNTT.com   2015-01-23 09:50:52  


 
  文章指出,基于上述分析,“十三五”时期将不仅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期,更将是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全面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和全面推进国际化的上升期。

  在这样一个战略定位之下,“十三五”时期应强调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提质增效”作为发展的主旋律,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力求做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等多重目标的统一。为此,年均经济增长的预期性目标不宜定得太高,太高比如7%以上难以实现、难以承受;也不要降低太多,太低比如6.5%以下则难以完成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两个翻番”的目标,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一些代表性的机构和学者此前的研究和分析来看,普遍认为中国基本面因素仍可支撑6%-7%的经济增长,有些认为平均增速在6.5%左右,有的认为在7%左右。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十三五”时期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定为6.6%-7%这一区间,或者年均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定为6.8%左右。这样的发展速度既延续了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步伐,同时又不至于降得太快,可做到“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需要强调的是,6.8%这一数值应当被看作是调控的“中线”,而非“底线”或“下限”。也就是说,未来宏观调控应坚持“中线思维,区间管理”的理念,完整的调控目标应当是一个区间。只要经济运行在目标区间内,没有触及“上限”和“下限”,就应保持政策稳定,保持战略定力,不应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和强紧缩政策。这样围绕中线进行调控,会给市场主体更加明确的预期,会使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更富弹性,使调控更加主动、灵活,上下都有回旋余地。更进一步,未来我们如果能以国际通行的较为客观、并且可以定期修正的预测性目标来代替当前较为主观且僵化的预期性目标,将是宏观调控的一大进步。

  文章认为,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主要发展目标,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基本支撑力量是什么?应当说,年均6.8%的增长速度仍是一个相当快的速度。根据历史经验,重大工程及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适时提出未来五年需要开工建设、甚至是完成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储备清单,以及相应的投融资安排和支撑,还有重大政策的储备和支撑。二是新的驱动力量是什么?面对当前国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趁势而上?如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实现?基本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什么?三是“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最重要制约因素有哪些?产能过剩压力的持续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不确定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创新驱动能力的培育和提高不理想、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等,可能都是未来比较突出、需要重视的约束条件。

  此外,为编好“十三五”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值得特别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还包括新的发展动力转换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产能过剩化解问题,产业政策的效果检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问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城镇化问题、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农业和粮食问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问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问题、对外战略的调整问题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划的关系,也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