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不敢吃国产奶粉是“国耻”吗

http://www.CRNTT.com   2015-02-11 11:46:02  


 
  痛苦之一,成本优势丧失。

  “中国制造”的成就,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大抵只有一项——成本优势,土地、人力、税收等优势,且对环境保护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形成了制造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可如今,随着各项成本的抬升,性价比优势已薄如刀片;

  痛苦之二,渠道优势瓦解。

  很多年来,国内企业发挥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本领,在辽阔的疆域内构筑了多层级的、金字塔式的销售网络。可如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把信息流和物流全数再造,渠道被彻底踩平,昔日的“营销金字塔”一夜间灰飞烟灭;

  痛苦之三,“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转型升级”的危机警报,已在制造业拉响了很多年,然而绝大多数局中人都束手无策,近年来,智能硬件、3D打印、机器人等新名词更让很多50后、60后企业家半懂不懂、面如死灰;

  可是,那霸机场候机大厅里小山般、正在打包托运的货箱,向我们揭示了另一个道理,制造业有个非常朴素的哲学:

  做电饭煲的,能不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

  做吹风机的,能不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

  做菜刀的,能不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

  做保温杯的,能不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做马桶盖的,能不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的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告诉记者,中国更需要的是德国和日本式的创新,而不是美国式创新,提高现有制造业的效率与质量,要比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中国来说更现实。

  诚然,立足本行,精益救精,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当今的中产阶层,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愿意为新技术和新体验埋单。这一类型消费者的集体涌现,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中国制造的明天,也许就在于能否让国人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