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投资动力的转换是增长动力转换的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15-02-28 09:50:29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讯/从资本总存量、人均资本存量维度来看,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资本积累仍有空间,仍需要通过投资提升资本存量。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政策仍然偏重于 “硬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而忽略了“软投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这很可能只关照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导致长期经济竞争力和增长质量下降,因此,投资动力的转换是增长动力转换的前提。

  进一步加大向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中国技术创新的“追赶窗口”正趋收敛。全球各国正在展开战略创新竞赛。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围绕新一代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展开了新一轮增长竞赛,纷纷推出各自的创新增长战略。因此,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新一轮增长竞赛中保持地位,就必须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2015年的产业增加值目标位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2020年进一步升至GDP的20%。这就要求战略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高强度的投资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建议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进十二五规划设定的20项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工程。

  继续加大向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

  文章认为,全球制造业升级而不是回归。不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还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全球制造业正在向高端、高科技的更高层级迈进。特别是随着全球智能网络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快速兴起,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类似于传统产业那样的技术差距和技术鸿沟。从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国家经验来看,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比例均达到1∶3左右,而中国在2009年为1∶0.43,2011年为1∶0.45,2012年反而为下降为1∶0.397。关键行业技术消化吸收力度均严重不足,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一比例为1∶0.39,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0.33,计算机产业仅为1∶0.05,仪器仪表产业为1∶0.26。这是以往注重投资于物化技术、忽视技术能力的必然结果。创新驱动要求企业消化吸收的投资比例大幅升高,把中国创新的后发优势实现出来。为此,需要推动中国制造业开展广泛的、持续的技术升级改造投资。同时,大幅提升制造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全面加大公共产品服务投资

  文章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重大国计民生方面的公共设施投入存在明显不足。须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入手,在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上,针对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如城际交通、城市地下管网、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农业水利、农村道路交通、公共配套设施、中西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参与城市经营,更多研究国有设施和国有资产经营权的转让措施和办法,提高国有资产和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水平。

  另一方面,加大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投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生态恶化仍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对生态资源环境的投资。应加快天然林保护区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农业、渔业、林业、制造业、交通、水和废物管理的绿色投资,实现向低碳、资源有效利用的绿色经济转型;推进能源革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大型水电站、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加快沿海省份核电的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工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