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智库杂志:台湾年轻世代缘何缺失中国认同?

http://www.CRNTT.com   2015-08-29 00:06:07  


 
  台湾年轻世代,主要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在李登辉、陈水扁的本土化和去中国化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是年轻群体“国家认同”的主体,他们对国家的认同状况可以通过“国家认同”与统独观和“他者”参照对象等方面来考察。

  首先,在“国家认同”与统独观方面,20—29岁的年轻人中有八成四不赞成终统,明显高于台湾其他年龄群体。据台湾指标民调2015年2月“民众的‘国家认同’与终极统独观”调查显示,17.7%赞成两岸终应统一,67.7%不赞成,14.6%未明确表态,绝大多数民众仍维持“不统”的稳定共识,即使泛蓝民众也有57.7%不赞成两岸终极统一,此外年龄愈轻者不赞成终统的比率也愈高(20至29岁高达8成4)。相对而言,51.3%赞成台湾最终应“独立”为“新国家”,32.7%不赞成,未明确表态16.0%,显然比之两岸统一的分歧更大。经交叉分析显示,72.5%泛绿民众赞成台湾终应“独立”成为“新国家”,32.4%泛蓝民众亦同,此外年龄愈轻者表示赞成的比率也愈高。

  其次,“国家认同”中“我群”意识的建构,离不开对“他者”的塑造和区分。“国家认同”作为民众对自己国民身份的识别,以区别于他国,也是国际社会互动关系的产物。在国际社会互动中,美国因素和大陆因素明显是左右台湾“国家认同”变化的两大外在变数。对于美国和大陆这两大参照对象,他们对美国的好感明显超过大陆,美国被塑造为自己认同的正面参照群体,而将大陆作为自己认同的负面参照群体,台湾年轻人的“亲美恐中”心态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李登辉、陈水扁当局的“去中国化”教育已经荼毒台湾年轻世代,使他们的“国家认同”观被异化为对台湾主体意识的过分强调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缺少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观念,更多的是选择维持现状的局面,凸显了台湾年轻世代“国家认同”的混乱和困境。

  认同面临的障碍

  “国家认同”是政治体系与个体双向互动的产物,而且个体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然而,作为认同主体的台湾年轻人,在与政治体系的互动中却存在重重障碍,使得群体“国家认同”观的建构面临困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