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北京大学台研院:中华文化需要守本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17-02-17 00:20:01  


 
  台湾青年学者踊跃建言献策

  北大台研院台籍博士生王裕庆建议,文化的根本是给百姓在生活中寻找到共同价值。我们要更多朝向实践,让大家认为中华文化是处于我们生活中的。中华文化发展也应走向一般百姓。同时在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中,我们也可用简单话语向西方推荐中华文化,我们要寻找共同价值,从而给外国人一些启发。

  东吴大学助教吕玟认为,音乐是生活思想感情与现实生活的表现。 她指出,20世纪流行音乐充满西洋风,21世纪开始吹起一股中国风,中国风的内涵不应单指使用形而下的五音乐制或中国乐器,更在于形而上的中华文化精神传递。中国崛起,中华民族能否成为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带领者,需在固有的中华文化中寻找精髓,而“礼乐之邦”是中华民族不变的精神。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台籍博士生张立齐指出,我们在谈中华文化时,常把经典作为文化符号,把文化范围局限了。中华民族不只是汉民族,而是一个多元民族,我们要考虑把一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到中华文化中。另外,中华文化有上乘和下乘之别。过去我们谈的更多的是精英分子拥护的部分。但实际上,台湾和大陆农民在庆典方式上不存在太多差别,包括宗族、社会、宗亲理法。因此,中华文化本质就是相容并包,一直是不断变动和吸收,不断适应环境。

  六、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

  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对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做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青年是建构两岸和平的重要支柱,更是主导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力量。在现今及未来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积极重视甚至重新建构两岸青年共同的成长经验、历史记忆、文化参与、社会关怀甚而至政治层面新的认同尤显重要。若能全面、持续、深入、细致地进行两岸青年政经、文化、体育等交流,便能有效降低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误解。

  当前已有交流可分三个路径:文化性交流:结合传统文化、青少年次文化等主题来联系两岸青年的情感与价值;公益性交流:透过共同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两岸青年相互信任,并达情感实践;发展性交流:基于台湾青年未来职涯发展需要,以“实习、就业、创业”为主轴。

  郑又平认为,台湾正面临“青贫化”,所以若能让台湾青年前往大陆从实习开始进一步就业甚至共同创业,不仅可以实际深化两岸青年交流,让台湾青年充分、有效享受大陆的经济发展红利,更因两岸经贸合作而致情感连结,所谓“心灵契合”、互利共荣!只要我们努力为他们搭建平台,青年学生交友互动、心灵激荡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