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重新评价施琅统一台湾的重要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2-22 00:06:08  


 
  1664年8月,郑经废东都称号,以“东宁”称全台湾,并以“东宁国王”自称,在与清廷大臣的书信中,还自称“建国东宁”。康熙派重臣招抚郑经,郑经居然拒绝清廷所许的“八闽王”及“沿海各岛”招抚条件,声称:“不佞(郑经自称)亦何慕于爵号,何贪于疆土!”公然宣称“启国东宁”,与清抗衡,要求彼此“互市通好”,俨然以“外国”自居,称“台湾非属中国版图”,“今日东宁,版图之外另辟乾坤……又何慕于藩封,何羡于中土哉!”郑经已经完全背叛了其父郑成功所宣导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宗旨。

  1667年、1669年,清廷又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事例”,和议均未成功。康熙为了招抚郑经,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台湾,前后用了20年的时间,进行了七次招抚,不断做出各种让步,甚至最后给予“郑氏”以高度自治之礼让,但郑经却得寸进尺。1683年5月,康熙皇帝就此发布上谕称:“台湾贼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如果悔罪,薙发归诚,该督抚等遴选贤能官前往招抚。或贼闻知大兵进剿,计图缓兵,亦未可料,其审察确实,倘机有可乘,可令提督即遵前旨进兵。”⑤康熙皇帝明确指出台湾人都是福建人,当然也就是中国人,台湾自然不是如琉球、高丽一样的外国。于是清政府与台湾郑氏的矛盾,也因之由抗敌质变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施琅将军向康熙帝上了著名的《边患宜靖疏》和《尽陈所见疏》,坚定了康熙帝剿台的决心。施琅也曾两次领军征台遇风不顺。1681年康熙帝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命其“相机进取”;施琅遂得积极进行攻台的部署准备。施琅一到任,随即积极督造战船,训练水卒,筹措一切征台事宜。鉴于以往的教训,施琅把选择出兵的季节、时间、风向等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派专人查阅气候资料,并进行了海情和风向、风力的实地观测,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施琅将军当年在京师时酝酿成熟的“因剿寓抚”之策,得以付诸实施。他提出“我军暂屯澎湖,扼其吭,拊其背,逼近巢穴,使其不战自溃”作战方案,边整军备战,边对台湾郑氏集团展开和平攻势。在施琅将军以战逼和策略面前,郑克塽不得不宣告无条件归顺大清。施琅将军虽以武力开始,却是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主要与他实施的统台方针有关系。

  马英九曾言“中国历史上分合都靠战争,两岸正改写历史”。今天两岸的现状与当年“明郑”时期十分相像,故海峡两岸的研究者及相关单位都应当研究与借鉴施琅当年的“因剿寓抚”之策,以最包容的心态努力实现和平统一的实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