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应保九二共识及战略模糊

http://www.CRNTT.com   2021-05-06 00:01:34  


 
  一、“九二共识”的特有功能是保持战略模糊

  我们都知道:本来“九二共识”的基本功能是战略模糊。1992年达成之时、2000年起名之时所经历的过程,告诉我们:因为需要战略模糊,才有“九二共识”;没有了战略模糊,“九二共识”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因为它的功能有可能丢失。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无论是出于政治要求还是技术处理的需要,当时它也只能模糊、必须模糊。这是因为:第一,“九二共识”是共识,不是协议。经由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香港会谈以及其后一系列函电、传真往来,在1992年11月两岸两会达成这个“共识”的时候,双方并未签约,没有将所产生“共识”的相关内容协议化、文件化、法律化。虽然按照不久前国台办发言人所讲“‘九二共识’是两岸有关方面授权商谈达成的,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3〕这些“文件和文字记录”包括上面所说的双方的函电往来(更有确认函电),也包括各自的相关记录以及当事负责人的签字。〔4〕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双方在数月间的函电往来具有某种换文的性质(法律上),但却毕竟还不是正式的签署协议或备忘录等。需要讲清楚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共识”的内容有战略清晰的部分,有战略模糊的部分。战略清晰的部分就是前面说过的“两点论”;战略模糊的部分是暂时有歧义、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精神加以对待与处理的地方,它需要双方以高度互信与默契作为保障,这种高度默契是产生战略模糊、而又能够使之在两岸关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九二共识”本来就是个“弱共识”,而不是“强共识”。2012年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过一篇文章,〔5〕就是论述如何从“弱共识”发展到“强共识”,因为当时是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双方具有“共同政治基础”,有较充分的条件去这样做。但实际上,自2016年至今民进党蔡英文执政,始终不承认不接受“九二共识”,大陆方面与民进党当局已经没有“共同政治基础”了,所以连“弱共识”是否能保得住也成问题。

  第二,“九二共识”是两个版本相加,不是一个版本。当时的情况是,为能够达成“共识”,大陆海协会提出了5种版本的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和3个口头表述,一共8个版本,最后正式形成的“九二共识”便是从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多个版本遴选定案的。〔6〕由是之故,后来国民党方面在解读“九二共识”时衍生出并一直存在的“一中各表”说法,与此不无关系。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两个版本之间需要保持“战略模糊”的地方并不是指双方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表述(虽然是口头表达方式),而是限定在关于一个中国的内涵方面,其原文均照录如下——海协会版本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基会版本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这就清楚地表明,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宣示与表述上几乎没有差异,而且对“两点论”也都有自己的明确表述;双方只是在“一个中国的内涵”或“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上“认知各有不同”或“不涉及”。〔7〕因此,在“内涵”上采取的是“不表”,对“原则”(后来也称“核心意涵”)则“要表”,前者即是运用政治智慧处理的“战略模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