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李义虎论九二共识的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22-11-12 00:02:40  


 
  一、“九二共识”:大本大源和历史经纬

  首先要讲清楚“九二共识”的大本大源,包括讲清楚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和来龙去脉,讲清楚两岸关系的性质定位和演变特征,讲清楚“九二共识”达成时的原状,讲清楚“九二共识”的原意,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任何解释都要符合历史事实和真相,不能糊里糊涂地依从假象,不能任由某些人对历史事实选择性地进行裁剪,更不能任由有别的企图心的人歪曲否定。30年以来,两岸关系经过了复杂演变,台湾政治生态和社会结构也已经变得复杂,岛内有些人在解读“九二共识”时把原意弄扭曲了,对“九二共识”已经不是按照本意和本相去认识了;而岛内年轻一代经过民进党认知战的洗脑过滤,基本上认为它并不存在或只是大陆单方面的说法。所以,我们要回归大本大源,即: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经受权通过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从词义学来讲,“九二共识”作为一个简约概念和专有名词是由台湾方面有关人士先提出来的,2005年后它成为大陆方面对台政策的一个基本用语,当然,它也是国民党大陆政策的一个基本用语。“九二共识”的基本作用和主要功能是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1992年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它是两岸事务性谈判的共同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谈下去;后来则进一步发展、扩大成为整个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本身清晰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和定位,即这是国内关系,是一国的内部事务,它可以是一种国内的特殊关系,但绝不是国际关系或中外关系。“九二共识”是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的共同表达,它的达成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是“求同存异”的智慧产物。“九二共识”不仅是我们与国民党政治互动的基础,也是我们同岛内其他政治势力建立互信、进而进行互动往来的基础。我曾在《中国评论》上发表过题为“九二共识,一中原表”的文章,①提出对“九二共识”的最好认知与解释就是“一中原表”,即“一个中国,原版表述”,提到原汁原味、完整的“九二共识”是“两点论加战略模糊”,“两点论”和“战略模糊”缺一不可。“两点论”的第一点就是坚持“一中”基本立场,第二点就是共同追求统一。当时海基会版本和海协会版本的原文都写了这两点,是双方所共同表达的,确实是有“共识”的,绝不是大陆单方面强加于台湾的,亦非大陆方面现在特意拿出来说事。

  而且,“努力追求国家统一”甚至也是台湾海基会的版本先提出的,表明当时国民党当局还是坚持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的,而且这是与上世纪90年代初颁布的“国统纲领”的精神相一致的。但“一中原则”和追求统一这“两点论”虽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和主要内容,却也不能忽视“战略模糊”的存在,不能忽视它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或“政治涵义”,②海协会提出“不涉及”,海基会则提出“认知各有不同”,也就是双方对彼此暂时说不清楚、要说清楚就产生争执的问题先搁置起来,建立某种“模糊地带”,表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和诚意合作的态度,体现出了当时双方的政治智慧和谈判格局。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在“两点论”中只强调“一点”,甚至有人只说“体现一中原则”,不说“追求统一”,还有的人否定“战略模糊”,只提“两点论”。这些观点都是不甚全面的,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不符合达成“九二共识”时的真实情况和完整原义。“两点论”是“九二共识”的两个基本点,是关于双方政策立场的基本内容。而由于两岸关系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确立“战略模糊”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保留“战略模糊”的空间恰恰可以发挥一种独特的促谈与沟通功能,事实上,它在两岸协商谈判中确实发挥了特有的粘合作用,在两岸关系整体发展中也具有独到的促进功能。所以,我提出用“一中原表”取代各种纷繁复杂的说法,就是把海协会、海基会两个版本的原话都一概摆放出来,取由简而繁而弃由繁而简的路径(而非相反,原来便是相反的路径),为的是一清二楚,不出枝杈,不生歧义,谁也否定不了,谁也歪曲不了。正因为如此,“一中原表”具有多方面的功用:既使“两点论”明白凸显,又让“战略模糊”自然归位而彰显其本义;同时,它还超越了(绝非认可)“一中各表”,也覆盖了(或收容了)“九二历史事实”及其类似说法。总之,“九二共识”的全部含义是“坚持一个中国“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两点加“战略模糊”,两点既非一点,也不排斥“战略模糊”;但也不能藉“战略模糊”否定和扭曲“九二共识”。只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就会获取智慧和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