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新京报:调整经济结构与降息同样迫切

http://www.CRNTT.com   2008-11-28 08:14:09  


  中评社北京11月28日讯/新京报发表社论“调整经济结构与降息同样迫切”,全文如下:

  11月26日,央行一次性降息108个基点,力度仅次于1997年金融危机时降息144个基点。大幅降息目的是为了拉动投资与消费,考虑到国际主要央行过山车式的降息之举,考虑到目前我国真实CPI导致利率提升空间增加,央行降息是追随全球救市步伐的必然也是必须之举。

  理论上大幅降息可以增加投资与消费。由于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债券受到投资者追捧,占比50%以上的活期存款可能转投债券市场,成为这一轮投资热潮的重要驱动力;降息还能够驱使储户将部分钱用于购房、购车等消费活动。当然,这一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与居民财富与真实通胀率的缩水程度、居民对经济增长的预期紧密相关。

  同时,降息可以降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的成本,上市公司的利率成本据估算下降十几亿,对于基建、房地产、电力、航空等负债率动辄高达70%以上的大型企业是实实在在的让利。此举对于银行亦有利,此次降息表面上降低银行利差,是银行让利给贷款者,但如果企业破产导致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呆坏账上升,企业皮之不存,银行毛将焉附?

  降息是应急之举,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治本之策。此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是不是一次巨大的机会,取决于能否抓住这次机会切实地提高我国的企业效率与行政效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与行政效率同样重要、一样迫切。

  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让我国拥有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底气。目前,我国拥有60万亿的银行总资产、近20万亿的城乡居民储蓄、15.7万亿的银行存贷差以及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降息是希望沉淀资金融入经济运行,以此阻止经济下滑趋势。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此前经济高速发展并没有同时带来对资源的高效配置,要避免中国经济陷入扩张-紧缩-再扩张的不良循环,必须解决这个痼疾。

  资源配置低效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一些政府长期建设项目存在浪费现象,在资本市场与公司债市场中,资金被配置到效率低下、扩张无度的企业,导致资本市场屡屡出现大的险情。事实上,从2004年第一次刮审计风暴时,审计报告屡现“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的字眼,四分之一的项目未按期建成投产;将近四成的已建成项目运营效果差;部分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隐患;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及损失浪费问题严重。

  采取灵活果断的货币政策,可以为我国GDP的稳定增长提供保障,但能否利用此次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长远的动力,也很重要。如果政府善用积累的财富,此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就是一次巨大的机会。

  中国与英美经济病症不同,药方理应各异。与英美彻底信任市场、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失信行为推波助澜不同,我国经济的症结是存在资源被滥用、错用,虽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建项目提高了生产率,但要防止政府积极财政的一些资源通过层层分切、通过转移到低效企业被浪费,纠正某些体制性弊端,显得尤为迫切。

  降息、积极财政政策等举措,为我国进行体制性纠偏提供了空间,而不是为积极财政政策提供路径依赖。要让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