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四个基本判断

http://www.CRNTT.com   2008-12-13 01:08:07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讯/光明网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副巡视员刘明文章,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形势,全文如下: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评估了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但是,尘埃尚未落定,这场危机仍在进一步演变之中。对此,笔者有如下四个基本判断。

  一、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政府干预;但另一方面,美国没有打算放弃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自由市场经济仍将是美国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自次贷危机一年前爆发后,美联储一直通过向市场注资的方式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但收效甚微。今秋次贷危机发展为全面的金融危机后,美国被迫通过了空前规模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具体举措,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政府动用其中的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金融机构股权,以促进金融市场尽快恢复正常运转。

  美国政府的思路是:金融机构在无法获得巨额私人投资之前,只能通过向政府出售股权的方式,换取政府直接注资,从而使信贷市场恢复运转,避免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美国政府此一应对危机的举措被不少人士认为是明显的“国有化”,“违背和颠覆”了美国此前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甚至被认为“彻底改变了美国和美国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引发了激烈辩论。 

  其实,类似本次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干预行为,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只不过规模大小和程度深浅不一而已。事实上,美国政府现在再度入股银行及相关私营机构,同样只是过渡性的安排。美国政府的救市,包括由国家购买私有银行股份,具有三重特性:一是在危机出现并且其他补救方式都无效时,政府才采取行动,属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二是政府持有股份的目的在于“注入流动性”及保护来自纳税人的资金的安全,政府并不参与企业、银行的直接经营和日常管理;三是待市场信心恢复并进入正常运行后,美国政府将撤出在这些银行、金融机构中所持股份,美国政府并设计了相应的鼓励私人或私营企业接盘,包括促使本企业回购的政策和机制。

  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纽约华尔街进行了长篇演讲,继续为美式自由市场辩护,认为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自由市场制度的失败,“自由市场仍是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的最佳答案”。布什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介入不是万能药”,“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更多的政府(介入),而是更明智的政府。”在14日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举行的招待晚宴上,布什又将“确保自由市场原则”列为国际金融峰会的五大目标之一。所以,有媒体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要走上“国有化”的道路,甚至说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的性质的误解。其实,美国离真正的“国有化”还差得很远,而“国有化”也不等于社会主义,它仍然属于资本主义制度自我修复的范畴。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证据表明美国打算放弃或从根本上改变其所标榜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相反,美国将继续“扛起”自由市场经济的“大旗”。

  二、本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特别是高度发达同时投机过度的国际金融行业;但另一方面,就此判断美国已经处于走向“衰落”的“拐点”为时尚早

  金融危机改变了华尔街的历史,并使美国经济面临一场罕见的衰退,这是不争的事实。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下滑0.3%,为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从目前情况看,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仍会延续这种下滑态势,美国经济难免衰退命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