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杨伟民: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十大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09-05-13 11:37:48  


 
  [背景链接]人口与土地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2/3,其他1/3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

  人口与粮食

  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瘠。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背景链接]第三产业是创造就业的现实选择

  经济的发展能带来就业容量的增加,但增加量不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促进新的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既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量的最现实的选择。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很高,大约为0.75,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调查显示,对第三产业投资1万元,可以解决7-8个人员就业。而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产业中只可以解决一个人员就业,在第二产业中可以解决1.7个人员就业。发展第三产业要支持鼓励旅游业、餐饮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教育服务业、法律服务等,尤其是立足于农村的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发展。

  [背景链接]世界银行统计的高收入国家平均的服务业比重已达72%。

  许多新兴国家也呈现明显的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

  中等收入国家由1990年的46%提高到2006年的55%。

  全球服务业总规模已占到全球GDP的69%,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印度在人均GDP只有820美元、工业化水平不到30%的情况下,服务业照样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实现了年均增长7.4%的经济成绩。

  50人论坛网址:http://www.50forum.org.cn

  新浪.长安讲坛网址:http://www.finance.com.cn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