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国际粮价再暴涨 潜在通胀危险之源

http://www.CRNTT.com   2009-06-25 10:16:35  


 
  四、潜在的通胀危险来自于油价推动的国际粮价再次暴涨 

  当前,中国并非没有出现新一轮通胀的危险。但这个危险并非来自于迄今的货币政策,而是来自于国际油价。 

  中国在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通胀明显是一种输入型的通胀,是国际粮价暴涨引起的基本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的。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实际上并不缺粮食。2005到200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4.84亿吨、4.98亿吨和5.01亿吨,2008年更创下5.29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正常情况下,中国只要有4.7亿-4.8亿吨的年产量就可以实现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曾达5.07亿吨;此后,过剩的存粮曾导致粮价持续数年在低位运行,以致我们不得不采取“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和“一退三还、坡地休耕”等政策来恢复粮食的合理价位。在中国粮食供给明显过剩的情况下,2008年上半年之所以出现粮价上涨,是因为国际粮价在暴涨。在2008年上半年,国际粮价甚至达于中国国内粮价三倍的程度! 

  2008年的国际粮价暴涨是石油价格暴涨推动的。当石油价格涨过每桶60美元时,从粮食中提取生物酒精就变得有利可图。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金融化、资本化、虚拟化,导致价格形成机制已经完全脱离了实物层面的供求关系,而取决于过剩资本在虚拟市场的堆积程度。国际垄断资本、国际投机资本和国际金融资本联手推动油价持续上涨,化石能源变得过度昂贵,大量粮食就被买去炼油,粮价就呈现为完全脱离其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 

  当前,国际油价已再度越过了用粮食提取生物酒精的价格临界点,即每桶60美元。且目前看,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油价继续攀升,2009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现新一轮国际粮价上涨,从而在中国形成新一轮的输入型通胀。可能导致中国出现通胀的真正危险在这里。 

  五、切忌把“流动性过剩”等同于资本过剩 

  经济学常识,通胀确实和流动性过剩密切相关。正因如此,在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人们多把当时通胀的原因归结为“流动性过剩”。当前,当全世界再度出现普遍性的通胀预期时,人们质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很自然的。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不能把短期的流动性过剩等同于资本过剩,不能把流通过程中的“钱太多”等同于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积累能力“过大”,不能为抑制流动性而伤害经济体的均衡扩张过程。 

  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过剩;在于发达国家长期累积起来的大量货币资本在实业领域找不到有利的投资领域和足够容纳的领域,从而涌入虚拟市场,由此形成了过度杠杆化的“多米诺骨牌”阵。 

  文章最后表示,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潮中,也就是城市固定资产、工业固定资产大量形成的过程中。从长期、整体看,中国远未到资本过剩的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的均衡性;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质量。因此,过度夸大流动性过剩,以不适当的政策伤害仍处于积累和资本短缺阶段的经济体,必然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频起频落、大起大落。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一定要建立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