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战略与经济对话昭示中美互动新境界

http://www.CRNTT.com   2009-08-02 00:20:4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稳步上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来临之后,中美互动的战略环境已经悄然改变。美国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策源地以及经济危机的重灾国,其说教中国的道义优势显然不复存在。中美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由此而生。奥巴马在本次对话开幕词中引用NBA中国球星姚明的话说,“无论是新队员,还是老队员,都需要时间磨合”。磨合之意在于相互适应,在于互有取舍,在于互有伸缩。显然,奥巴马已无意再把战略与经济对话当成单方面说教中国的讲坛,而是中美相互调整、相互适应的一个战略性平台。事实上,戴秉国国务委员在开幕词中对中美互动模式做出了更加明确的注解,那就是“美国永远不会变成中国,中国也永远不会变成美国”,但中美存在纵横交错的共同利益。因此,求同存异仍旧是中美互动的要义所在,互有进退乃是中美互动的应有之道。

  第三,中美战略互动的文化因素浮出水面。本次战略对话的亮点之一就是,中美双方都希望使用对方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传达自身的意愿、要求或关切。奥巴马借用孟子的话指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深远意义;希拉里借用中国谚语“人心齐,泰山移”表达与中国联手应对全球挑战的愿望;盖特纳则用“风雨同舟”来描述中美合作共克时艰的现状和未来。戴秉国则用奥巴马的竞选口号“Yes, we can”来表达对中美共建21世纪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十足信心。

  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在本次对话前夕曾提醒,文化差异将影响中美对话的成果。显然,本次对话双方都在有意识地降低文化差异的潜在影响。其不同寻常的意义在于,藉此可以防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把本应凝聚共识、开创合作的交流与对话,变成了一场各说各话的对台戏。把文化背景列为影响对话效果的要素,显示中美双方都赋予对话本身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有益于从文化角度探索更加适宜的交流和对话方式,因而也标志着中美互动的层次和质量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