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张亚中:“一中三宪”探索统合大道

http://www.CRNTT.com   2009-08-09 00:23:33  


邓小平的思想精华,需要再三领会。
  中评社香港8月9日电/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在《中国评论》月刊八月号发表专文《一中三宪:重读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者认为:“两岸目前的法理现状为‘一中两宪’,当两岸签署和平基础协定,包括双方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两岸为宪法上的平等关系时,其实就已经进入‘一中三宪’,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机制。”而“两岸关系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大事,对此重大问题,我们有必要解放思想,开大门、找大路。”文章内容如下:

    前言:用知识寻找共识 用情怀探索交集

  今天,我想重读邓小平,重新认识一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要,也试试看能否与时俱进地为两岸关系的定位与走向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在台湾研究会许世铨副会长的促成下,两岸统合学会与北京清华大学法学院及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于六月中旬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由两岸重要学术菁英参与、极为有深度的高水准学术研讨会,讨论的题目是“两岸和平协议”与“两岸统合路径”。

  这也是两岸学术界第一次严肃地就两岸定位与未来的和平协议进行深入学术性的讨论,除了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孙哲主任的专业是国际关系以外,其他参与者均是法学专家。为了与北京学者进行有深度的对话,两岸统合学会特别以自上年十月起在《中国评论》由张亚中、黄光国、谢大宁、杨开煌、谢明辉等教授陆续所发表的专文,以及包括沈卫平、许世铨、俞新天、李家泉、周志怀、黄嘉树、才家瑞、张茜红、陆钢、牛震在内的大陆与海外学者的重要文章作为讨论基础。

  王振民院长特别将他在《环球法律评论》所撰写的《“一国两制”下国家统一观念的新变化》一文提供与会者参考。而笔者在今年三月底出席澳门“‘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学术研讨会时,也拜读了饶戈平教授所发表的《一国两制方针与宪法在港澳地区的适用问题》一文。这两位法学专家对于“一国两制”的诠释非常清晰,应该具有非常的官方代表性,也提供了我们一个讨论的基础。

  与会者均瞭解到,如何面对“中华民国”的身分与地位,是两岸定位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处理,两岸几乎无解。在两岸的定位上,我长期所主张的是“整个中国内部的两个宪政秩序主体”。多年的社会运动伙伴,也是所敬仰的黄光国教授,将其简化补充为“一中两宪”,以求清晰明朗。(请参阅《中国评论》2009年5月号《以“一中两宪”跨越和平协议的门槛》一文)。与会的台湾学者,也认为宪法层次关系是两岸关系定位的必要性质,台北方面很难在这方面让步,也同意“一个中国”(即“整个中国”)是北京不可能让步的底线,而也是两岸关系得以正常化与和平发展的基础。

  与会者均同意,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我们不仅要有知识,也要有情怀。知识帮助我们探寻共识,情怀让我们以关怀、体谅、包容的态度去思考两岸与中华民族应有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情境下,一场严肃而有深度的会议,却是充满温馨与启发。与参加其他的国际会议不同,我们纵有看法的差异,但是都知道,“我们都不是外人”,而是在讨论“自己人”的难题。

  两岸问题的核心症结已逐渐浮现,“两制”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一国”。返回台北的途中,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尝试为两岸的核心争议找到共同的诠释?一个看似冰火不容的问题,是否可以经由有我们的知识与情怀,找出解答的线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