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大风险:二次紧缩和资产泡沫破裂

http://www.CRNTT.com   2009-08-18 14:08:39  


中国经济需要严防二次紧缩和资产泡沫破裂
  中评社北京8月18日讯/怎么看中国经济的短期和中期前景?怎么判断资产泡沫是将延续还是破裂?这是当下中国经济的核心。第一财经发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刘宪法文章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见底,但还未回升。未来中国经济运行可能发生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二次紧缩”;二是资产泡沫破裂,但引发通胀甚至滞胀的风险不大。

       见底但未回升

  文章称,未来中国经济运行可能发生的最大风险是“二次紧缩”的风险。

  众所周知,自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2007年达到了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顶点。2008年以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外部冲击下,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掉头向下。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种波动是冲击性的波动,还是周期性的波动。这是理解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方向的关键。

  所谓冲击性的经济波动,是指因为某种经济系统之外的因素,传导到经济体系内部,从而引发的经济波动。2003年上半年爆发的“非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所谓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是指经济系统出现了周期性的调整过程,经济系统内部不协调的矛盾爆发,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调整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产能过剩,并由此引发失业率上升。

  从现象上看,当前中国经济中出现的增长率下降是由外部冲击引起的。然而,这只是一个诱因,从根本上说是美国与中国经济内各自长期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结果。中国经济系统内长期存在着“储蓄过度、消费不足”的内部失调问题,美国经济系统内则存在着“储蓄不足,消费过度”的内部失调问题。中美之间因一种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的循环模式而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但是不稳定,也是不可持续的。循环模式被打破,中美两国的经济系统都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消费与储蓄失衡的调整,必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体到当前中国经济而言,就是需要将储蓄“盈余”即出口需求转为消费需求,这种总需求结构的调整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完成。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果消费与储蓄失衡调整到位,国民储蓄率下降,同时也就意味着高速经济增长阶段的结束,长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将会下一个台阶,可能会降至6%~8%之间。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高速经济增长阶段结束以后,长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降至6%。中国要有承受保持长期中速经济增长的心理准备。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进行中,长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的降幅可能没有这么大,但降至8%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日益增加的环境保护的压力,可能也不允许中国经济长期继续维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

  从调整的“时间窗”分析,如果以2007年10月作为经济向下运行的拐点,到2009年6月,调整期不过20个月,最多只是到了调整的中期阶段。因此,就不能得出目前经济已经见底回升的判断,最为乐观的判断是经济增长下滑已经“见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