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二十年两岸大局观 马英九变数不大 | |
http://www.CRNTT.com 2009-09-05 00:17:34 |
马英九因素 马英九上任已年余,除了在本较简单及迫切的直航相关之事务性问题上稍呈进展,经济性协定尚被延宕,和平协定犹未有谱,遑论迟早必不可免的政治协商。 马英九除因其本人的局限性之外,更将因连任胜算在望,下次大选在两岸政治性问题上当会采持较保守的姿态,以免节外生枝,他确也已一再表态两岸之进入政治性议题的协商最快也将是他连任后之事。因此,两岸政治协商的视窗期当落在未来三至七年间,恰正遇上胡温的换届。 故陆方目前对推进两岸政治协商一事较有急迫感,有意立将政治性的和平协定列入议程。但陆方当局如何令使台方马当局也有如此之紧迫感?又究有何腹案?无他,陆方令马成就其政绩,首先有必要正面及明确回应马英九一贯坚持之“九二共识”下的“一中各表”,并且须是可以反映到国际外交的现实操作层面上的提法。世卫纳台观察是好起端,其他可沿例乃至更升级的突破作法尚多。 马英九作为当今台方之主政者,在两岸关系现阶段之发展有其重要性,他的主观意图和他对客观形势的掌握,都应纳入考虑。 马作为典型之外省第二代固有中国情结,但有反共包袱,再加上有必须溶入台本省人主流的强烈其想法,他奉行所谓之“新台湾人主义”,是死也要成为“台湾灰”,其维护台主体性及“中华民国主权”的决心应不容置疑。他迄今长年刻意不踏足内地此事实也可说明他内中对陆方的极严肃和复杂性,台方谁都可去大陆,唯他不能。他虽不是冥顽之人,但中原之行必非轻举。马接任国民党主席,不惜削弱国共论坛的势头和功能,非纯属无意之后果。 倘陆方未能充分掌握马英九的状况,不能乘马英九现任或连任期内对台发挥政治大作为,则两岸维持现状,基本就等同默认目前马英九所谓之“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马曾明言此“三不”并不排除终统的可能,按此逻辑,同样也不能排除终独和终武的可能,都有违陆方迄今所坚持的和平统一的大目标 。 在如此之现状上原地踏步,尤其会为台方在后马时代的内部政治统独版图,留下不良影响。马英九基本还有潜在的中国情结,尚且不足成事,则何求其下代接班人。时间荒废愈久,则两岸的和平局面非无一夕改观之可能。 历史不留白 二十年在历史而言是转眼即过,但在政治却足可决定成败,如当年抗战后不出五年国共即已全盘易位。但与其时相比,当今年代最大之变化在和平远重过战争,两岸关系尤其不以动武为常态。若此,则两岸双方非大变思维不足整合两岸长存的政治矛盾。然就可变性之维度及回旋空间而言,陆方当远大过台方,主动权当也在陆方,陆方自有首责妥善规划及部署。舍此之外,陆方为争取台方人心,实亦不能完全缺席于台方内部在相关两岸议题上之舆论形成的过程。陆方在积极和台各方面人士接触交流之时,固不宜激化台绿营之趋极端倾向,然为长远计,也应着眼助长台内部具有成长空间的亲陆意见和势力,望其日后可形成一定之气侯,有利于两岸的终极统合。 然委实而论,“和平统一”在史上显是较少之例;但史书对“澶渊之盟”之成就却素有美谈,宋辽二方各相让步而换得双方百年之好,对今台海相隔之两岸非无大可借镜处。 为政在人,世事固难料,但人定可胜天。下二十年内两岸可否转分为合?合则是文收或武统?分则是维持一种、稳定或不稳定、而略似中史上的小型南北朝格局?我辈固不能预知,历史巨人却终可见证之。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