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当日本遭遇地震

http://www.CRNTT.com   2010-04-22 11:01:45  


 
  ○避难所“星罗棋布”,储备引用水可供1万人喝3天 
 
  在日本,公立中小学今儿公园是常设的应急避难场所,与日本大多数城市的平均人口密度比起来,用“星罗棋布”加以形容并不为过。位元于日本近畿地区中部的明石市,面积仅5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人,却有约42个应急避难所和10个防灾公园。市内的每个应急避难所都由3名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在10个防灾公园内都专门设置储备仓库和可供1万人3天的饮用水的耐震型储水槽,仓库内储备的专用防灾食品保质期长达5年。 
 
  ○建筑物抗震要求持续更新,校舍避难所定期加固 
 
  在阪神大地震中,公立中小学曾经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为地震的几十万难民提供了安身之地。在日本人的理念中,学校体育馆等设施能够容纳较多难民、周边隔离带又能防止一定程度防止火灾等蔓延,是理想的避难场所,阪神地震之后,更加让日本人对校舍避难非常重视。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实施了“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进行全面的抗震检查,不符合文部省(日本的教育部)最新抗震要求的学校需要立即进行巩固性施工。 
 
  从1996年开始,日本政府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到最高水准,要求除木结构住宅外,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每一次地震以后,国土交通省都会组织力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建筑基准法》的修改意见,阪神地震之后,这部法律已分别在1992、2000、2006年经过三次修改。

  ●结 语

  由于长期受地震骚扰,日本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与防震有关,也正是这一特殊的生存条件,催生了日本庞大而细致的抗震系统。地震依然是人类面临的庞大未知世界的一部分,虽然日本已在技术和理念上为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实验,但在面对地震的每一个环节上,依然需要我们持续的探索。 
 
  (网易评论《另一面》2010年4月22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