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无处不在的“城市炸弹”

http://www.CRNTT.com   2010-07-29 10:43:49  


28日上午,南京一靠近居民区的塑料厂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讯/2010年7月28日上午,南京一靠近居民区的塑料厂发生爆炸,爆炸现场火光冲天,造成多人伤亡。事件迅速引起对屡发的化学品事故的关注。经过多年积累,我们的城市和城市边缘不知不觉布满了“定时炸弹”——既可能是小型化工厂,也可能是大型的重工业区,我们甚至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爆炸”。

    城市旁的老工业区:历史遗留下的风险

  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化工城拔地而起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决定在吉林市兴建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光是“一五”期间,在吉林投产的国家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就有7个(全国156个)。吉林发展化工产业,是“历史的选择”。 
 
  在化工厂聚集的吉林哈达湾工业开发区,铁合金、水泥厂、碳素厂和与共和国年龄相仿的老企业扎堆。由于污染严重,生活在这里的人甚至都不大敢开窗户,但他们的生活又脱不开工业区:上个世纪90年代末,化工区周边用水、用气都得依靠吉林石化。重工业传统加上历史惯性依赖,至今吉林人还对这些工厂怀有复杂感情。

  吉林石化贡献化工业9成利税,但也“贡献”同样风险 
 
  如果不是2005年的化工厂爆炸,吉林人可能永远被锁定在“时代的记忆”中。当年11月14日,吉林市中石油公司101厂一个车间连续爆炸5、6次,虽未造成严重死伤,却引发了松花江的水污染问题。爆炸使约100吨化学物(主要为苯和硝基苯)流入经过的松花江(苯为致癌物质),受“苯污染带”的影响,拥有400万人口的哈尔滨甚至被迫停水4天。 
 
  “在一个高危的化学工业中,不可避免出现事故”吉林石化的一名内部人士在提及当年污染事件时说道,他还称当时的报道有所夸大。化工业继续成为唯一的突破口,因为这是“见效最快的行业”。直到2007年,吉林石化贡献的税金仍占到全市化工行业税收近90%。化工业天然具有的风险因素,却因“一般人不会太注意”而被屏蔽掉。2010年3月,全国最大的苯胺项目在吉林投产。安全帽和塔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图腾”。(据《南方周末》报道)

  布局存在历史欠账,25个省236家企业有安全隐患须搬迁 
 
  至今,在中国内地的沿江、沿河地带,重化工业项目星罗棋布,它们几乎全部建设于上世纪50、60年代。而这其中大多数重化工项目由于历史原因多布局在城市周边,并且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2007年官方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的城市周边均存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需要搬迁企业达236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