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

http://www.CRNTT.com   2010-10-22 07:58:40  


 
  然而,央行6月份公布的一份季度调查却显示,居民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的担心并非“隐忧”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强烈,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受访者比例达到58.9%,刷新了十年以来该调查的最高值。其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7月份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多次突破3%这条公认的“温和通胀”红线,并不断走高。9月份CPI数据虽尚未公布,但从市场预期来看并不乐观,其下限为3.5%,上限可达3.8%。此时,“管理通胀”而非“管理通胀预期”已成为了一个更为迫切、更现实的议题。

  不过,就最近20年中国央行治理通胀的成绩来看,除1993-1994年和2008年之外,中国通胀发生频率其实并不高。即便是在2008年这样的全球大通胀中,中国也以较快速度擒住了通胀这只出笼猛虎,甚至比美国更早实现物价总水平的回归。当然,这一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之间、工业品价格和消费品价格之间筑有若干道防火墙,缓冲了外部通胀的输入速度;二是央行除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等各种市场化手段外,还保留了信贷总量控制这一看似落伍、实则强大的“法宝”。因此,通胀对于中国,至少在今年年内并不会构成太大的问题。

  文章认为,真正的通胀考验还在明年,而加息也将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也将综合运用。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无可否认,短期内对于股价和资金流入会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从一个更为长远的视角来看,提前挤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泡沫,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和下一轮牛市的到来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铺垫。

  对于房地产市场和商品市场而言,货币政策的适当收紧,一方面,有助于配合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房价的宏观调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加息又不可避免地会被部分投资者解读为政府承认通胀已经来临,从而有可能会激发他们通过购房、炒作大宗商品等来对冲通胀压力的动机,而这就需要政府在出台调控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货币政策的衔接,利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抑制未来新一轮房价和农产品价格的反弹。

  文章最后说,央行此次加息,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表明了中国不再将货币政策调整与人民币升值这一沉重的十字架自我捆绑在一起,从而摆脱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被动依赖。当然,当前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调整不同步的现象也带来了更为严峻考验。例如,如何避免“弱势”货币,如日元和美元对人民币套利交易盛行所引发的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希望能未雨绸缪,有所防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