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两岸发展路径:从共同利益到共同价值

http://www.CRNTT.com   2011-01-31 00:24:16  


 
  关键在于台湾社会缺乏认同“一中”的动力。由于两岸相隔分治超过六十年,台湾民众(尤其是七○年代后的年轻一辈)绝大多数缺乏“中国情感”。重新培养中国情感,就只有先从民族、文化着手。事实上,台湾是中华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很多人拜妈祖、关公,虽然知道妈祖关公是从中国大陆来的,但也渐渐把他们“台湾化”了,当成台湾的神。从此一例子来看,两岸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就相对突显出来。

  中华民族概念之形成,乃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建立,将中国境内各民族凝聚成具有政治意义的中华民族,而如同BenedictAnderson所称的:“想像的政治共同体”(animagined political community)。因此,中华民族概念之提出,是在主权中国建立后,基于国家认同需要所建构出来的国族团体。

  传统中国的民族主义可说是种“文化民族主义”,而其缺乏现代国家主权的观念,拥有的则是源自于文化民族主义的天下观。然而,中华民族既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国族团体,其何以能够在主权中国建立后,凝聚中国境内各民族而成另一较高层次的“民族实体”,并将文化认同转换成为国家认同的基础?主要的原因在中华文化所形成的多元一体之架构,使得中华民族的凝结,得以靠着文化至上主义而获得支撑,并进而成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

  Benedict Anderson在《想像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分析,认同可以多种共存,认同是在行动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中、在情景中建构的,它不是预先给定的,也不可能完全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是受到共同规则的制约和导引(注5)。一群人有共同经验,有共同想像,就容易有“共同体”的革命感情。

  两岸在发展“共同利益”之后,还必须在文化上寻求“共同价值”,在民族上培养“共同认同”,才能在未来两岸统合上创造“共同想像”。两岸签署ECFA后,为两岸共同利益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两岸和平发展机遇期,两岸间应有耐心不必急于求成,在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培育共同价值与共同认同,我们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和谐发展期”,主要的目的在构建精神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