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议政制度的设计轨迹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09:54:54  


 
  不少人主张设宪法委员会,还有人建议仿效法国请卸任总统的做法,请叶帅、徐帅、聂帅等人加入宪法委员会,以防止刘少奇式悲剧。也有些人不赞成,认为有了这个机构就很难办。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修宪时,有代表团提议设宪法委员会,宪法工作小组组长胡绳的解释是,保证宪法实施,最合适的最高权力机构还只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样一套制度实际上可以起了某些国家宪法法庭、宪法委员会的作用。当时的副委员长彭真也认为,“恐怕很难设想再搞一个比人大常委会权力更高、威望更高的组织来管这件事情。”

  最后的结果是,宪法增加一条,“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004年,全国人大法工委新设法规审查备案室,次年通过相关工作程序,被媒体称作“违宪审查迈出重要一步”。

  党内民主好,“两会”就好

  1954年至1957年,被公认是人大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时,周恩来作了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他对国家机关中的各种官僚主义表现进行了批评。

  1956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有163位代表发言,大多数是提意见和批评,总理周恩来决定在人大会上发言“作一个郑重的答复”。

  1957年,广西遭受水灾和旱灾,未引起重视,导致非正常死亡2200多人,省委第一书记等人被撤职,随后,周恩来向人大常委会三次发言说明情况,并表示此类事情都应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马寅初在1955年7月召开的二次会议上,开始发表他的“新人口论”。据宋云彬日记,在浙江小组讨论五年规划时,马强调中国人口过剩,“余起而驳之”。马寅初面红耳赤,“谓余不能企图阻止他在大会发言”。由于反对者众,马寅初主动要求撤回了发言稿。

  周恩来说,中国不能学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但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可以学,可以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发现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允许唱对台戏,当然这是社会主义的‘戏’”。

  “文革”结束之后,“两会”恢复,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新现象:等额选举变成了差额选举,从“全票通过”到开始出现弃权票和反对票,甚至有人公开发表反对意见。

  1988年3月28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进行专门委员会选举,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发现,会场走道上每隔一二十米就有一个竖立的麦克风,“不知道有什么用”,当投票选教科文卫委员时,一位人大代表走到话筒前,大声说:“我反对!”会场静了一下,他发言完毕,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