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台湾人讲述真实的台湾(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09:29:03  


2010年7月2日,台湾彰化民众到“内政部”营建处陈情,诉求“拒绝国光石化,只要国宝级湿地”
 


台湾民主的细节
 
  文 _张铁志 (作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上月,我和台湾一群文化人来到台湾中部彰化的大片海岸湿地。政府准备在此地建立一个大型的石化工厂区,这个项目一旦建成,不仅会让整片湿地消失,严重污染这片鱼米之乡(彰化是台湾重要的稻米和疏果生产地),甚至还会造成恶劣的空气污染。

  在前辈诗人吴晟号召下,我和几位作家以及环保团体一起合作,邀请了许多作家、音乐人、电影导演来到这片美丽而珍贵的湿地,希望他们在这里得到感动后,创作出动人的作品,从而影响更多人参与进来保护这片湿地。

  在此之前,已有一些学生和环保团体发出抗议的声音,一千多名学界人士也联署反对这一石化项目。

  这次保护湿地行动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政府预计以每平方米一百台币的价格把这块土地卖给财团,环保团体也对应地提出了一个“国民信托”概念,用每平方米119元新台币的价格发动全民认股买下湿地,以此拯救白海豚的生态环境。不到一百天,就累积有近35,000人认购了总计超过150万股,资金总额达到1.8亿多。从家庭主妇到小学生都参与到认购行动中,充分发挥了公民社会的力量。

  这场反国光石化的行动,是台湾近年来的一次结合新旧公民运动形态的重要运动。民间组织研究幷拟定政策后,进而发动公民个人和草根组织走上街头抗议,在抗议形式上,他们还开发出了一些非常具有想像力和极富创意的行动方式,幷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让活动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尽管参与这次反国光石化行动的人们,和三十年前“解严”后的人们所面临的处境已大不相同,但他们的愤怒却是一样的,目标也几乎相同,那就是:抵抗国家与财团不当的开发案,幷且深化公民的民主实践。

  从民间社会到公民社会

  提到台湾民主,你也许首先会想到台湾的选举文化,电视荧屏上整天充斥的骂战和群殴。但在党争之外的台湾,是被遮蔽的,也不被观光客瞭解,台湾社会的公民组织和社会运动实际上是构成台湾民主的重要力量,长期推动着台湾社会的成熟和发展。

  从1970年代开始,台湾的社会能量从长久的高压统治下开始得到解放,当时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气象,也有一些政治反对运动有了组织的雏形,但所有的组织结社都还是在党国体制的严密控制之下进行,尽管大家会有高压之下争取自由的愿望,民众中间却还没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直到1980年代,民众才开始勇敢地站出来,争取他们被侵犯的权利:劳工争取他们被积欠的工资,要求改善恶劣的工作条件;消费者争取吃到不受污染的安全食品;农民抗议严重的环境公害等等。在整个社会都躁动的时期,一些社会群体也更为鲜明地提出了挣脱国家的管制、追寻自主空间的强烈诉求。

  1987年“解严”之后,台湾社会发生了重大的、革命性的转变,整个紧绷的社会一下子松弛下来,各种社会运动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为增加,不论是校园、农民、妇女和原住民,都陆续地走上街头,积极地参加到社运中,以此维护自己长期被侵犯、被压制的权利。那是台湾历史上一个激情燃烧的“抗争性民间社会”,大家组织在一起,以各种方式反抗威权统治,对抗政府。

  而到了1990年代,一个对抗性的“民间社会”逐渐转变为 “公民社会”。因为一方面,威权体制逐渐崩解,人民的基本权利获得逐步保障,形式民主被一步步建造起来,所以对抗性减低。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民主的建立不只需要专制政权的解体,也不只是有选举制度和政党竞争─当然这些都很关键,但我们还必须深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改善民主治理的质量。

  如果在“民间社会”时期,民众是要求国家退出社会领域,如不再控制媒体、工会、校园等;在“公民社会”时期,则是要求国家介入,如媒体改革和社会福利。前者是反抗性的;后者则是民众的自我组织,这种社会和国家关系的重构,寻求的是一个多元思辨的、丰盛的公共领域。

  上面提到的反国光石化行动,就是近年来一次突出的公民运动,不仅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学者联名呼吁,社会组织也提出了“国民信托”这个有效的概念,号召大家以认捐的方式来拯救湿地,这不失为一次丰沛的政治想像。台湾社会经历了1980年代的对抗运动、获得了新公民的身份后,进一步开发出不同的方式来持续改变传统的权力结构,从而完善对台湾社会的治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