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比利时:政府难产并不可怕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09:46:10  


 
  天主教鲁汶大学哲学教授、哈佛大学客座讲师菲利普.范.帕里基斯(Philippe Van Parijs)参加了布鲁塞尔的游行,他表示,“当两个语言群体处于平等地位时,要实现民主就会面对根深蒂固的困难。在比利时,我们的政治体制存在分裂,政党的组织以语言为基础,他们用激烈的言辞相互抨击。我对这些政治家解决问题的方式表示遗憾。”

  更加讽刺的是,近10年来,无论联邦政府决定采取什么措施,都没有钱去执行任何联邦决策。

  2.“荷语富人”不想为“法语穷人”埋单,联邦政府连年赤字

  语言选区的对立背后,也有着非常现实的经济考量。目前,比利时财政由联邦政府拨款提供给地方州郡使用,但是这些款项数额过于巨大,近年来的拨款结束后,联邦政府没有“余粮”执行其他决议的状况频出。

  而长期以来,佛兰芒区一直希望削减拨款,让地方政府自给自足:自己提高税收并对此负责;法语区则希望维持现状,北方希望少给中央掏钱,而南方却希望中央多补贴,双方难以在次点上达成共识,联邦政府也持续出现赤字开支,频频放债,截至2010年底,比利时的公共债务已经占经济产值的97.2%,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中央政府无事可做,更没钱可付。

  3.城市自治和社区自治形态由来已久,国家“比利时”是大国妥协拼凑的产物

  在欧洲的历史中,“比利时”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词汇,它既不是一个地理名词,也不是一个民族称呼。在中世纪时期,它属于泛尼德兰地区,地处欧洲腹心,商路四通八达又易攻难守,四周诸侯势强地方贵族始终无法做大,工商业发达又鼓励了市民阶层、手工业主、商人的发展,最后形成了以城市社区为单位的自治政治形态。

  今天的比利时则是欧洲列强在1830年为了削弱荷兰,平衡法、德、英等大国利益所作妥协的结果。说荷语的佛拉芒人、说法语的瓦龙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德语居民被捏合在一起。由于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早已习惯了没有国家的生活,也并未有所反弹。

  □ 没了政府,还有整个欧盟

  1.“全球化让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消失”

  比利时自建国以来,当中立国逃避大国纷争一直是部分德语、荷兰语和法语公民们的共同心愿。战后欧洲从煤钢联盟走向欧盟的一体化实践更是消解了比利时政府政治和安全上的职责。今天的布鲁塞尔,聚集了欧盟总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以及大大小小约1400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它们的存在其实和荷语区、法语区一样分薄了比利时政府权力,使比利时的国家色彩更加淡化。“全球化让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消失”——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德.沃尔斯接受《时代》采访时表示。

  2.80%原料靠进口,50%工业品靠出口,欧洲经济远比本国经济重要

  至于经济领域,比利时从来就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的国内市场,因此也就产生不出对政府经济职能的迫切需要。一千多万人口的比利时不是一个能够提供巨大内需的国内市场,其资本和经营的国际化可以追溯到12世纪。2006年比利时外贸海运装货量达到9361万吨,卸货量1.26亿吨;2007年仅旅游业就接待外国游客2985万人次,超过本国人口总数近3倍;2008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6425亿欧元,其中出口3233亿欧元。这个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的高度工业化国家,是在将自己的国门彻底开放和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既然国民经济对比利时的价值远没有区域经济或世界经济大,比利时民众关心欧盟经社理事会变更远甚于关心本国政府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