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专论:台湾流失认同 如何回归中国主体

http://www.CRNTT.com   2012-05-29 00:43:03  


 
  这是一种两岸认同快速断裂的信号,也是人们怀疑两岸和平深入发展的理由。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令关心两岸前途的人们不禁担忧,在台湾意识或台湾主体性不断强化的同时,对于中国的国家认识和对于中华民族的国族认同还会坚持多久?而更令人困惑的是,在和平发展的良好氛围里,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为什么反而退缩了呢?究其原因,一定由来有自。笔者认为,至少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

  从制度与政策层面来看,台湾民众的认同退缩是一以贯之、潜移默化的过程。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反共仇共教育”确立了年长一代的思维定势,年轻一代虽然没有受太多影响,但他们对大陆的政治隔离感同样深刻。而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去中国化政治操弄的影响最为深刻,民进党执政八年,本土意识空前张扬,“台独”主张使台湾民众从整体上对“中国”的认知出现混乱,很多民众相信和大陆经济交往的政治后果可能是让台湾“主权”受害;马英九上台后出于执行的考虑,选择了“不统”的绥靖政策,未能拨乱反正,未能在法理和政策上解决台湾主体性与一个中国(“中华民国”)的逻辑困境,客观上助长了这一退缩之势。

  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台湾民众先是患上了“中国认知分裂症”,②然后出现“中国”认同退缩。当前的两岸政治现实是和平发展,这只是一个暂时维持现状的过渡时期,但是符合渴望和平、渴望发展的台湾主流意识,所以大部分人持正面态度。然而,在这台湾前途有待选择的准备时期,正逢中国的强势崛起,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已举世瞩目。台湾民众对于大陆市场、大陆商机的倾心更多的是出于理性的选择,而不完全是中国认同的拉力和中国文化向心力的作用。更进一步看,持续的向“台湾人”认同的聚拢,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两岸不对称关系的一种逆反或平衡,近似于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在两岸关系上,马英九当政几年在两岸问题上基本上只有经济没有政治,在政治谈判或统一命题前含糊其词,在这样一种当局有意模糊操作的政治氛围中,普遍民众又能如何作为?他们没有压力也没有动机来修正此前数十年形成的对中国认知的偏离之势。当然,他们免不了会有某种内心焦虑,担忧两岸经济往来和台湾由此获得的利益并非白吃的午餐,担忧台湾未来的自由选择会受此限制。然而,这又何尝不是某些岛内政治人物的担忧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