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蓝绿学者专家对强化互信看法分歧颇大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07 08:44:59 |
二是政治心理,台湾人民对于国家存在形式与自我认同的不断强化。过去两岸互相对峙与长期隔绝,切断了发展彼此关系的可能。三是外部干扰,北京过度介入台湾内部政党政治过程引发民众反感。四是缺乏前景,对两岸未来关系发展前景缺乏可供选择的具体图像。五是政治落差,中国大陆的法治与人权发展观现状造成台湾民众疑惧。 曾在陈水扁时代出任“陆委会”主委秘书的金门大学国际暨大陆事务学系助理教授的邱垂正也以“价值共享”为主轴,并以“陆委会”历年来针对两岸民众认知民调为依据,指出台湾人民对大陆政府的不友善(敌意)态度,就算马政府上任四年以来,两岸经济互赖紧密,双方签署了十六项重要协议,但台湾民众对大陆政府对台湾不友善(敌意)态度仍居高不下,而且民众对统独态度变化不大,支持统一与偏向统一民众人数终于维持一成左右,若以终极统一来作为两岸和平协议的内容,明显缺乏“价值共享”的基础。 邱垂正认为,两岸的民主、人权、政治和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认知差距尤大,容易导致双方的不信任,进而采取防卫和敌对政策。如此,两岸经济进一步互赖整合可能遭到重重阻碍,形成现阶段两岸经济整合、制度整合的价值障碍。 长期以来,两岸最大的差距就是对民主价值认知的差异性,虽然双方都强调和平发展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轴,但双方因民主价值与实践差异,北京当局否定台湾民主与“中华民国主权地位”,造成双方涉及公权力的交流事项,无法透过政府协商达成共识。二零零八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虽然以“九二共识”搁置“一中”争议,顺利开启经济议题的协商,但两岸若要以模糊的“九二共识”来处理两岸重大而且敏感的政治议题,则须要考虑两岸社会建构“价值共享”程度。亦即两岸“价值共享”应是两岸制度整合的基础条件,没有“价值共享”条件,两岸制度化容易引发台湾内部纷扰与增添两岸不信任,这会使两岸又陷入恶性循环圈。 (发自贵阳)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