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郭震远:国家认同缺失 影响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2-08-31 00:18:00  


 
  然而必须看到,尽管台湾出现了日益明显的两岸国家认同缺失的趋势,但强烈的中国文化认同,仍然是两岸之间最有效的“粘结剂”之一。强烈的中国文化认同和紧密的两岸经济融合,以及充分的军事准备,将最终遏制任何“台独”企图的实现。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这三个要素都不会,也不能自动地、直接地促成台湾两岸国家认同的强化。必须以这三个要素为基础,把握导致台湾两岸国家认同缺失的基本原因,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有效改变其发展趋势,进而构建和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的两岸国家认同。

        “台独”史观和“台湾主体意识”
        是破坏台湾两岸国家认同的基本因素

  除了有着强烈文化认同的背景下,台湾两岸国家认同的缺失日益严重之外;引起大陆人士关注的还有,在两岸经济合作、人员交流大发展的同时,台湾的两岸国家认同缺失日益明显,这同样也是不合常理的现象。一般说来,经济合作、人员交流的发展,应该有利于国家认同。但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两岸之间实际发生的,却是两岸经济合作、人员交流与台湾的两岸国家认同缺失同步、持续的发展过程。台湾的两岸国家认同缺失不合常理的扩大,表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出现了一股否定两岸国家认同的思潮,而且迅速强化,已足以遮蔽两岸文化认同、经济合作、人员交流对于岛内的两岸国家认同的促进作用。这就是以“台独”史观为核心、以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为主要包装的“台独”思潮,必须对之高度重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台独”势力在岛内的坐大、膨胀,以及执政,“台独”思潮在岛内泛滥。但具有讽刺性的是,近三十年中,“台独”思潮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是“台独分子”急于夺取政权,心态十分浮躁的结果。同时,“台独”思潮逆时代潮流而动,背弃民族大义,因而,必然理不直、气不壮,自身即不可能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但梳理史明、杜正胜等所谓的“台独理论家”的相关论述,以及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头面人物的言论,如“两国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一边一国论”等,仍然可以看到比较清晰的、所谓的“台独史观”的脉络。所谓的“台独史观”,同样没有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其基本内涵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两句话,即台湾与大陆,“你是你、我是我,互不相干”,并以此构成了“台独”思潮的核心。“台独”的所谓“理论家”和政客们,在无法否认绝大多数台湾民众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血缘、亲缘和情缘的局面下,极力鼓吹他们并不久远的祖辈们移居台湾后,走了一条与大陆不同的发展道路,包括所谓的“多民族融合形成的台湾民族”,即融合了所谓的南岛民族,甚至荷兰人、日本人的血统;在台湾岛形成了面向太平洋的,所谓的“海洋民族”;具有与所谓“大陆民族”的“保守”,完全不同的“开放、进取”的“民族特性”;受惠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的“现代化早已起步”,“台湾民族”已成为“现代化的、具有民主意识和素养的民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