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家精神的根本是人文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2-10-05 09:49:44  


新加坡街头即景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讯/“国家精神的根本,就是人文精神,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重‘金’而轻文,任何国家精神也将荡然无存!”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国家精神的根本是人文精神”如是说。

  值此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类越发不重视精神境界的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冲突矛盾一直存在。在现实世界里,当一个人处在物质与精神的交叉口时,选择物质者占多数。所谓的社会进步,也往往是人们在物欲的不断膨胀之下产生的人为现象。提倡精神者便因此被讥为“不识时务”、“不切实际的理想者”,只是一种“务虚”而已。

  例如在今年的奥运羽球赛中,八名女双选手因为消极比赛而遭取消参赛资格,主办方是基于选手违反了奥林匹克精神才做出此裁决。此“污点”顿时引起了各界对于“奥运精神”与选手夺标战略的讨论与争议。其中,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费德曼在事后撰文,力挺运动员,对所谓的“奥运精神”提出了异议:“人们都认为奥林匹克是非常神圣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应该在所有比赛中全力挑战对手,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遵守了参加比赛前所宣读的奥林匹克誓言。但是,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过于理想化的理念,与现实并不相符。”

  这样的言论,我们可以有如下解读。首先,他从现实的角度,说明了运动员在比赛中争取最好表现的合理性,无须受到奥运的“神圣”与奥运“宣言”的制约。其次,他对以上所提到的“神圣”与“宣言”,也即奥运精神惘然不顾,并讥之为“理想化的理念”,无疑在否定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的一种理想。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以如此现实的眼光,审视如此神圣且有精神价值的比赛,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人的精神是否走向死亡?二、“精神”的本质是否空洞不实?

  一般人对于“精神”二字望而生畏,认为它玄之又玄,近乎虚无。在讲求实际效应、实用主义的现今社会,它似乎只是茶余饭后、文人之间相互调侃驱遣烦闷的话题。人们关心的,是如何三餐温饱、累财聚宝的问题,追求的更是奢华淫欲、醉生梦死的生活。物欲至上,是许多现代人共有的观念;物质追求,是人们宣泄内心情感的直接途径。当人们没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的时候,退而求其次,取诸乎近身便是个“合情合理”的选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