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会谈前、昨两日在台北举行。 |
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讯/澳门新华澳报今天登载的富权的评论文章“台北会谈促成两岸政治对话初级阶段?”认为, 由于与会者既有大陆国台办的高级官员,也有马英九政府的两岸事务高级智囊,还有民进党的两岸事务高级党干,因而带有了“半官方”的意味,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场“台北会谈”是“两岸政治对话”的“初级阶段”。详论如下:
主题为“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的“台北会谈”,在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前、昨两日在台北举行。与会者既有大陆地区的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及一众“大咖”式的对台研究专家学者,也有台湾地区专门进行大陆事务和两岸关系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更有民进党阵营专注两岸事务的高级党干及前任政务官。而他们两天来所谈的议题,紧紧围绕着“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的主题,红蓝绿政治光谱的学者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针锋相对,擦出火花,而且所谈议题的“政治性”的“含金量”甚高。因此可以说,这是民间学者层次的“两岸政治对话”。但由于与会者既有大陆国台办的高级官员,也有马英九政府的两岸事务高级智囊,还有民进党的两岸事务高级党干,因而也有带有了“半官方”的意味。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场“台北会谈”是“两岸政治对话”的“初级阶段”。
本栏日前述评,一九九八年十月,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率团访问北京,时任中共总书记的江泽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十八号楼会见辜振甫一行,提出两岸应当进行政治对话的诉求。而辜振甫一行随后抵达上海,与海协会长汪道涵会晤,并达成了四项共识,其中第一项就是“两会决定进行对话,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各个方面,具体的安排由两会负责人另外商量。”由此,在台湾政坛上和媒体中,都掀起了一股喜迎“两岸政治对话”的热潮。此时,张京育就以“陆委会”主委的名义发表了现在回头看来仍具有积极意义的谈话。这个谈话有两个要点,其一是“两岸政治对话是两岸政治谈判的初级阶段”,其二是“提前进入《国统纲领》中程阶段”。按照张京育的说法,可将两岸政治互动分为两个阶段,其中“政治对话”是“初级阶段”,是“最低纲领”,在当时的情况下即可进行;而以两岸和平统一为标的的“政治谈判”,则是“高级阶段”,也即“最高纲领”,但当时并未具备条件,主要的障碍是在于“大陆尚未实施台湾式的民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