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蔡亮:安倍对华外交的目标与路径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24 15:47:39 |
所谓“昔日刘郎今又来”。2006年安倍首次执政时,曾为缓和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做出贡献,因此各界不免对安倍2.0版的对华外交有所期待。而安倍本人也多次强调中日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华外交的目标是要使“两国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为此,他先后委托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和内阁外交智囊、前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访华,探寻两国进行首脑会谈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现阶段改善中日关系的路径是如何及时妥善处理好钓鱼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以实际行动,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有效办法”。但安倍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而不断强调“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固有领土,并不存在领土争议,日中之间没有‘搁置争议’共识”的三段论,摆出一副不容讨论的架势。 乍一看,安倍对华外交的目标与路径似乎是南辕北辙的。但笔者认为,这种矛盾性实质上是中日关系根深蒂固的两面性的表象反映而已。在经贸领域,两国已互为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2012年两国经贸总额达3336.6亿美元,占日本外贸总额的1/5。目前,两国不但已签署投资协定,还开始互持国债、实现双边贸易部分直接结算。此外,安倍重组内阁后,提出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胆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及经济增长战略为支柱的“安倍经济学”,以提振日本长期低迷的经济,而这一切均与稳定的中日关系息息相关。从这一意义而言,安倍多次强调改善两国关系绝非是口头说说而已。但在安全领域,东海(包括钓鱼岛、东海大陆架划界及油气田开发等问题)、台湾、历史(包括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等问题)等问题横亘其间,时空交织、复杂敏感,使两国之间存在深层次结构性战略矛盾,更导致日本不但无意处理上述问题,甚至有视其为防范、遏制中国的砝码的倾向。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