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已开始向新的增长模式过渡

http://www.CRNTT.com   2013-08-05 08:37:11  


 
  另一个造成过去“高增长、高失衡”模式的因素是不对称的市场化改革:产品市场几乎完全放开来了,但要素市场扭曲依然普遍而严重。这些扭曲严重地压低了资本、劳动、土地、能源和水等投入品的价格,相当于变相地补贴生产者、投资者和出口商,但却向消费者征税。这个把收入从居民转移到企业的再分配机制是过去的增长模式的重要根源。

  而过去一段时间的最大变化,就是政府开始容忍GDP增长适度减速,这就避免了进一步恶化经济结构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随着劳动力普遍短缺,工资迅速上升。这既增加了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令生产、投资和出口等活动放缓,同时还增加了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而且让穷人的收入增长加快,改善了收入分配。

  “李克强经济框架”是推动转型的良药

  文章认为,增长模式转型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能否真正走上可持续道路,取决于下一步的经济改革。学界概括的“李克强经济框架”(Likonomics)准确与否尚待观察,但其三大政策支柱,即不大规模刺激、适度去杠杆和全面结构改革确实都是李克强总理一再重申的政策意向,也深得国内外各界的赞成,是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转型的对症药方。

  不再实施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当然并不是说不要宏观经济稳定,任何政府都会采取措施“稳增长”,但“稳增长”的手段是狭义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目的是放慢增长减速的步伐,缓解冲击,让增长速度逐步稳定在增长潜力附近。这一点显然不同于过去的“保增长”的做法,即以举国体制全力保过高的增长速度。

  适度去杠杆以控制金融风险。自全球危机以来,信贷与GDP之比已经从75%快速上升到200%,过去几个月社会融资与名义GDP增速明显偏离。这些都意味着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支持力度显着减弱,而投机性的金融活动却日益活跃。因此,控制杠杆率,并非真的不让负债,而是减少投机,降低风险,让金融活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以经济改革实现可持续增长。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的“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政府各部门都在谋划未来几年的改革步骤,其中包括金融体系、财政政策、土地使用、要素价格、收入分配、行政审批和户口制度等等领域。不过我们认为对经济模式转型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下三个方面:金融体系市场化、地方政府去企业化和国有企业平等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