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从上海报业整合看中国传媒变局

http://www.CRNTT.com   2013-12-01 10:27:50  


 
五、对上海报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未来上海报业集团如何发展,笔者尝试提一些对策,供大家探讨: 

  1,倡导传统报业的“公益文化”理念。报业的资产根本上是国有资产,报业又承担着舆论引导和文化发展的公共责任,因此,当传统报业普遍遭遇危机的时刻,上海报业在变革和发展中应该大力倡导和推动传媒业的“公益文化”。
 
  一方面,伴随自媒体的兴起和网络碎片化传播的态势,真正专业、原创、独立的新闻业还是要靠严肃、专业的机构媒体来承担,要靠机构媒体遵循专业规范、投入高成本去获取事实、报道真相。因此,公民理性和公共空间的培育需要主流报纸的坚守,避免过度商业化、功利化的市场取向。另一方面,政府给报业集团以地产、资金扶持,本质上,让报业集团享受到竞争便利甚至特权,既然你获得了公共资源分配的好处,则必然要为促进公共利益承担更大的责任。
 
  因此,倡导和实践传统报业的“公益文化”是顺理成章的事。所谓“公益”并非是不走市场,而是“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以提供高品质的严肃新闻为主要责任。可实行“收支分开”,不足的部分直接由集团或政府补贴,由此增强其公益性、非营利性的色彩。上海若能在报业的“公益文化”传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无疑对整个行业的危机应对发挥积极示范作用。这方面,《文汇报》和东早网可作为实验平台。
 
  这次上海报业改革中,市宣传文化专项资金连续3年、每年1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中,除5000万元用于支持发展新媒体,另外5000万元用于扶持《上海日报》、《文学报》等外宣媒体和具有文化影响力的报纸。这种专项资金的扶持,便是对“公益文化”传播的积极保障和推动,不过,在具体项目的选择和安排上,还可以进一步推敲。
 
  2.坚持“分类定位、分类发展”宗旨。未来的报业改革,必须要走“双轨制”,即宣传的归宣传,市场的归市场。因此,《解放日报》这样的党委机关报,要减轻其走市场的盈利压力,专注、负责地承担起引导主流舆论的职责。这次新集团成立时,也明确了《解放日报》的党委书记同时也是报业集团的党委副书记,这种人事安排充分说明其机关报的政治地位。
 
  而《新闻晨报》这样的都市报,则要建立更加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关键有三:一、真正赋予《新闻晨报》这样的公司以独立的公司法人地位,推动其按照市场规律,放手走市场化经营、规模化扩张的道路;二、减轻其“子报养主报”的负担,鼓励其将每年亿元的利润投入各种新媒体项目的投资和业务发展;三、在新闻内容管理尤其舆论引导方面,不必给其布置太多宣传方面的“命题作文”,给其适当“松绑”,让其轻松上阵、快速发展。
 
  据悉,“市委领导表示,上海报业发展到目前,什么规矩必须坚持,什么规矩可以松动,什么规矩可以打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所有的规矩一成不变,就没有活力。而坚持、松动和打破的纪律或标准,就是导向的正确。”如果宣传管理部门,在上海报业“分类定位、分类发展”的宗旨下,采取更加灵活、宽松的新闻管理政策,则无疑对《新闻晨报》《新民晚报》这样的市场化报纸有很强的助推作用。
 
  3.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发展新媒体。新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在市宣传文化专项基金的扶持下,在集团投融资平台的推动下,必须要在新媒体领域中有所建树。而新媒体项目的孵化,需要“创业文化”,需要在集团、主报和创业者之间探索包含股权激励机制在内的现代公司制。
 
  前阶段,按照宣传部门要求,各家报纸先后拿出一些新媒体项目,比如《解放日报》的移动客户端电子报“上海观察”、全媒体采编平台,《文汇报》的“立体报纸”融合传播平台,《新民晚报》App集群平台,《上海日报》的英文生活咨询数字平台等。针对这些项目,上海报业集团必须要有胆魄进行改革创新,建议可在一些利用报业品牌、资源相对较少的项目中,鼓励创业团队投资占股,在做大项目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回报。
可以预见,未来的报业生产将不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必须转变成轻巧、灵活、小规模生产的组织形态。在集团内部大胆探索公司化的股权改革机制、小企业的创业孵化机制,未来可能形成“一个集团、三个报系、若干公司”的组织结构。
 
  (作者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新闻学系主任)

  来源:财新网2013年10月25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