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新丝路,新思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24 09:37:56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三类中国商品清单 文章表示,西部地区多个省份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未来几年的发展契机,却往往在制定战略规划中找不到切实的“抓手”和经济新要素。另一方面,中央层面的研究机构已经发现、并开始提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中,西部省份“各自为战、产业投资重复”的风险苗头。如何避免本轮西部经济升级重蹈以往转型失败的覆辙?如何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真正成为内陆开放的大格局?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任何具有战略性的改革方案,既需要“不走寻常路”的跳跃式思维,也需要脚踏实地从国情出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不例外。欧亚大陆的经济融合,根本上是中国和沿线国家商品的交换,是经济学上比较优势的互补发展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问自己的是,中国有什么特色的商品要输出?什么才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流中的“中国制造”品牌呢?顺着这个思路,有三个层次的中国商品清单应该涵盖。 第一,我们出口欧美的“中国制造”商品清单。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产能雄踞世界之巅,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早已占领了欧美各大超市,这些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商品清单的必然之选。随着高铁技术的日渐成熟,西部各省都很重视欧亚大陆桥的基础设施投资规划,重视人流、物流体系的设计,无疑是内陆经济走廊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对中亚地区的“中国服务”商品清单。在以东南沿海为主的国际贸易清单上,中国是一个从欧美发达地区进口服务业商品的国家,这也是我们上海自贸区开放“负面清单”中,争论最多的领域。在面向欧亚大陆内部的开放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中国服务”的出口潜力巨大——无论是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的输出,还是更加现代化、更加包容的文化教育服务,都必然受到中亚国家欢迎。 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和文化输出,是更高层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新要素。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和谐共生的人文主义关怀”是中国最佳外交名片,也是中国向西扩展中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冲突中的最佳价值观内涵。 第三,对欧亚大陆的“中国货币”服务。现代金融一旦摆脱了金本位的束缚,货币的意义就不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物,而是一种国家信用为背景的商品服务。正如中国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业的思路要遵循“陆权国家”的和谐共生思维,金融业的内陆开放也要遵循“陆权金融”的理论体系,结合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金融服务。 当前中国西部的金融业态是一种“三元结构”,即“按照西方现代金融理论构建的商业银行体系、本土钱庄特色的农村信用社体系和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民间金融体系”三者并存的结构。其特色是服务对象被人为划分,国有企业得到金融资源倾斜,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明显不足。由此演化出民间融资的利率市场化体系缺少阳光化的监管。这种看似无序的市场化金融业态,经营者既没上过名校MBA,更不懂次贷危机的衍生品公式,往往被国内众多金融“海归”所不齿。但陆权金融对中亚开放,助力欧亚大陆的人民币国际化,恰恰就应依靠这些草根银行家。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