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改革我们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4-06-26 08:58:20  


为了防止流动性短缺继续演变为长期经济低迷的流动性陷阱,需要改革目前的货币政策调控和融资机制。
  中评社北京6月26日讯/2009年之后,中国杠杆率开始飙升。资料显示,以实体经济部门总负债与GDP之比作为杠杆率的指标,在2003年到2008年期间,中国的杠杆率是不断下降的,但2009年之后杠杆率显着上升。2009年后的杠杆率飙升既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的金融约束弱化,也是因为2009年“出手要重、出手要狠”的“四万亿”政策。为了实施这样的政策,中央从主观上放松了对地方GDP锦标赛的约束。

  杠杆率上升背景下的债务结构恶化和流动性短缺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文章表示,“四万亿”政策之后,在杠杆率不断上升的同时,实体经济部门的负债结构也在恶化,进而使得杠杆率上升与债务结构恶化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由观察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负债包括信贷、债券和来自银行同业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信用等四个组成部分。在“过山车”式的调控方式下(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过度的信贷宽松政策和此后的信贷收紧),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结构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一是传统的债务融资占比在不断下降,二是非传统的债务融资占比大幅度上升,三是中央政府负债比重持续下降。

  上述第一和第二个变化是工具层面的变化,反映了近些年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就银行同业业务而言,它本来应该是银行同业之间为调剂流动性而发生的相互融资拆借业务,但是,在近些年却变成了绕规模、绕约束的变相信贷投放;就信托业务而言,它应该是“受人之托、替人理财”,但是,如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情形,信托变成了各地用于“拉项目、找资金”的变相融资活动。

  上述第三个变化是部门层面的变化,它一方面是危机后对地方金融约束放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财政政策的思路是存在重大瑕疵的。我们知道,从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看,在经济衰退或遇到重大负面冲击的时候,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弥补私人部门投资的不足;在经济繁荣时,财政政策应该收缩,以防止挤压私人部门投资。这就意味着国债/GDP以及国债在实体经济部门负债比重应该呈现出逆周期的变化,而不是两个比例的持续下降。

  无论如何,由于上述债务结构的变化,就造成了三个恶果:实体经济部门债务和资产的期限错配问题严重、偿债压力上升、融资链条拉长。

  随着实体经济部门债务结构的恶化,2011年初迄今,中国宏观金融形势由此前的流动性泛滥逐步转向流动性收缩,目前已经处于流动性短缺的状态。流动性短缺的根本因素在于杠杆率上升和债务结构恶化导致的流动性需求显着上升。不仅广义货币总量上升动力趋于疲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货币的结构也呈现出流动性越来越弱的趋势。流动性短缺导致名义利率维持在高平台上,真实利率则是十年来最高的水平。

  流动性短缺和通货膨胀率下降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实体经济负债成本的上升。一方面,货币总量趋缓和货币结构流动性下降使得名义利率高企。另一方面,在名义利率较高的情况下,由于PPI由正变负,企业真实借贷成本进一步大幅度上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