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杀人伪造矿难何以经久不绝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1:54:33  


 

  而无论是那些敲诈记者,还是杀人伪造矿难的骗赔者,都是看到了从舞弊中分一杯羹的机会。

  ■ 更深的背景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问题

  此类案件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观察杀人伪造矿难的案例,不难发现四川彝族聚集区是此类犯罪团伙最主要的来源地。这或许与此地区养“娃子”的风气有关。

  “娃子”即被当地村民圈养的智障人士。犯罪团伙把“娃子”带到矿上实施杀害,伪造矿难骗赔,这样的过程相对杀害正常人要更便利。当起初的作案成功后,消息会在当地流传开来,其他人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团伙在壮大,手法在翻新和“完善”,并且逐渐辐射到周边省区。近年的案例显示云南巧家等地也被波及。

  有地域特征并非偶然,它背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资深媒体人黄章晋指出,此类案件的地域特征实际上源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危机,即“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完全无法融入现代社会”。

  具体来说,外部的繁荣已经让这些地区无法固守原来的封闭生活,旧有的秩序土崩瓦解,但这些地区的人又没有能力融入外部繁荣中,于是滋生出各种灰色手段。

  旧有秩序的瓦解使得这里人情淡漠,在伪造矿难时,有明显的坑亲杀熟特征,出于作案便利性,亲戚、朋友、邻居、老乡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人选。在承德黄玉才等人杀人伪造矿难案件中,分别有犯罪分子的丈夫、妹夫、表哥成为受害者。

  在这里走出的施害者丧尽天良的同时,这里走出的受害者人命如草芥,他们走出穷乡僻壤后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因而方便了伪造矿难作案成功。从这里走出的施害者和受害者,以杀人和被杀的方式,共同表明了他们是被现代社会遗弃的一群人。

  □ 结 语

  “自上而下”治理矿难的模式给了犯罪者可乘之机,而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危机又是滋生犯罪者的土壤。正是如此深刻的背景存在,使杀人伪造矿难的犯罪经久不绝。

  来源:腾讯新闻评论《今日话题》2014年7月6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