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覆项目密集公布释放什么信号? | |
http://www.CRNTT.com 2014-10-27 09:11:24 |
新京报发表学者匡贤明文章表示,客观地看,单纯地看投资、尤其是加大投资审批力度,并不能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拐点。关键要看投资方向是否适应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投资结构是否得到有效调整。 文章分析,据新华社报道,发改委一周内公布11个批覆项目,其中铁路项目6个,机场项目5个,总投资额度达2458亿;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投资将成四季度的主题。但从两个方面看,这个判断值得商榷。 第一,这个规模很难说是投资的放松。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35.8万亿元,月均近4万亿的投资规模。即便这11个项目一个月内同时开工,也仅为月均投资的6.2%。更不用说这11个项目投资跨度长达数年。第二,从地域看,中西部地区占9个。所以这次投资的重点,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三,更重要的是,其中几个项目,有助于加快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例如,云南省澜沧民用机场、调整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建设内容和总投资、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将在打造10+1升级版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认为,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投资,而是在于投资是否有效。当前中国投资领域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重化工业领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方之所以对铁公基持保留态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地域、行业等投资结构,为投资而投资的特点突出。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同时要加快投资结构的调整。从地域结构看,这11个项目恶化投资结构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一些项目更是长期需要投资但一直没有突破的。比如,由于地貌原因,大理至瑞丽铁路建设长期没有突破,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掣肘。这次调整了大瑞铁路的设计与总投资,有助于加快大瑞铁路建设内容及总投资方案的调整。 但是,并不是说这11个项目没有遗憾。我们一直建议,要放开基础领域投资,尽快在铁路、电信、电力、教育、医疗、金融等垄断行业推出更大规模的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重大项目。这11个项目,本可以更大程度地向社会资本开放。应当说,这才是中国扩大投资进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