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深度人口老龄化下的五大预警

http://www.CRNTT.com   2015-01-21 12:16:00  


 
  人口老龄化挑战公共政策

  文章称,实际赡养比的研究价值在于揭示公共政策失误将加剧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具体表现在:老年赡养负担加重,劳动人口税负加重;老年人口收入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老年服务产业化,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老年人口储蓄直接影响当期消费和国家储蓄能力;养老基金保值对资本市场和投资管理提出挑战;加重4:2:1家庭结构,空巢老人成为社会问题,老年护理成为社会需求;不同代际之间的认同感变得越来越弱,等等。这些都要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公共政策做出相应调整。

  科学统计人口,做到心中有数。信息时代的经济大国必须是统计大国。在伴随人员流动单位档案和户口出现“断档”现象后,社会管理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失控”。此时,传统的追踪式人口普查已经数不清人头,这将导致国家对出生人口和出生率的错误判断,进而直接影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质量。生育率过高将导致资源、人口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生育率过低将加剧老龄化和人口结构问题,准确把握生育率是新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重要条件。鉴于此,中国亟待贯彻《社会保险法》,建立国家社会保障总局,完善公民社会保障权益记录管理体制,以社会保障权益记录为核心建立社会化管理的居民档案(这个档案具有终生记录、及时更新、政群互动三个特征,其他部门的信息管理不具有这三个功能),依法建立严格的保护居民信息的密钥制度,在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定期更新的操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国家人口数据的定期截取、统计和分析制度。

  完善养老金制度,增加老年人口收入。为应对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乃至社会风险,居民和家庭不仅需要拥有货币和储蓄,更需要拥有财产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权益收入,将辛勤工作40年的财富按照三分法进行安排,即1/3当期支出,1/3老年支出,1/3保值财产以应对通货膨胀等风险。这样,既可保障当期生活需求和老年生活需要,还可拥有保值财产以抵御通货膨胀和社会风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70多个国家调整了养老金制度结构,即社会统筹(公共品)和个人账户(准公共品)相结合。一方面强化了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政府确保养老金支付,该项支付约为个人退休前收入的20%~40%,克服老年贫困;另一方面,强化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鼓励和支持雇主为其职工储蓄养老金,个人和家庭储蓄养老金,以改善老年生活;两个账户加总的养老金替代率达到60%~80%。

  中国养老金结构并非“公共品保基本”和“准公共品搞改善”的结构,而是按照身份和部门形成公共部门退休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政府补贴加个人储蓄三类不同的制度安排。公共部门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差异很大,被称为“职工养老金双轨制”,引发了一定的不满。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高、待遇低,导致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遇到阻力。主要原因有:(1)计划内赡养负担很重,中国退休年龄较早(50~60岁),提前退休情况普遍(平均退休年龄低于55岁,1998年国营企业减员后提前退休人员的平均年龄仅为47岁);(2)退休人员寿命延长;(3)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逃费的情况较多,养老保险计划的实际征缴率约为20%(费率28%);(4)企业缴费不足以支付养老金,政府不得不以个人账户资金替代养老金制度变革中的财政责任,陷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局面,且挤占了养老金市场,计入财政专户的个人养老储蓄享有的记账利息仅为银行一年储蓄利率,因低于通货膨胀率和工资增长率而贬值,造成“养老金缩水”。目前,中国企业年金约3000亿元,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约9000亿元(假设全部用于未来养老金支付),部分省份委托投资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约3000亿元,养老基金加总额为1.5万亿元人民币(2362.2万美元),是美国养老基金的1.27%。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