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改革是新一轮增长的制度红利 | |
http://www.CRNTT.com 2015-02-19 09:52:33 |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文章分析,1.增长动力切换,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2015年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全面深化的转型期。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投资拉动的增长时代终结,就业繁荣和居民收入增加构成经济增长的基础。从人口结构数据来看,40~50岁这个收入和消费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人口占比达到18.5%,达到巅峰水平,收入所支持的社会消费水平将因此有所上升。此外,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政府在民生支出上的增加,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比率会相应降低,由预期所支撑的当前消费支出也会相应有所提高。 2.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稳健和弹性 从政策的延续性来看,2015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势在必然。预计2015年央行至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以上,每次0.5~1个百分点。此外,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特征逐步确立,人民银行逐渐减轻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力度,外汇占款不再是中国基础货币供应的基础,适度降低准备金率的环境也趋于成熟。 如果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下滑仍然继续,不排除央行再度降息以降低房贷成本,刺激市场需求。从短期看,降息能降低房贷成本,缓和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政府和部分国企的债务压力。但对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尚待检验。毕竟,目前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已经高度市场化,风险溢价在贷款利率中占很大的比重,在风险溢价上升的情况下,无风险利率的下调对于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作用有限。 相比之下,针对小微、“三农”的定向宽松更易于配合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此外,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造节奏来看,2015年央行抑或更倾向于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常备借贷便利(SLF)来定向调节流动性,挖渠引水灌溉小微、“三农”等需要扶持的实体经济。 3.积极财政政策体现为支出结构的调整 在全面预算改革的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将体现为加大保障房投入,增加教育、医疗、社保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通过促消费来实现稳增长,而不是以消化过剩产能为目的简单地扩大政府投资。2014年,教育、医疗、社保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为32.61%,同比上升0.68个百分点,2015年将延续这种升势。 另外,2015年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全口径预算推动政府预算透明化,也会对压缩政府一般性行政支出,提高民生支出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总体而言,2015年,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财权事权相一致,将主要体现为教育、医疗、社保支出责任的上收以及中央财政在民生支出上的扩张。 文章提出,改革是新一轮增长的制度红利。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