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辩证施策化解混合性通缩压力

http://www.CRNTT.com   2015-05-04 08:20:43  


 
  4.美元升值周期带来“货币冲击”

  自2011年以来,美元步入升值周期,截至3月10日,美元指数升至98点,创下11年新高,通过两个渠道产生货币冲击。

  一是美元作为全球计价货币的价格传导效应。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周期与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形成负相关关系。美元强势周期启动,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过程中,美元升值效应将通过 “进口-购进价格-PPI-CPI”的渠道影响价格总水平,从而可能会加剧未来一段时间的通缩压力。

  二是美元升值引发的全球货币供给冲击。鉴于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作用,一旦掌握全球货币“总阀门”的美联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之后,全球的货币基数将由停滞转为下降,势必导致全球总体“资金池”水位下降。事实上,在1980-1985年和1995-2001年的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形,即同样是经济从萎缩逐渐恢复,进入重新增长区间,利率周期步入加息周期,同时美元、美债收益率双双回升。据估计,美联储加息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收紧2.3万亿美元流动性,如果利率经过几年从0%提高到4%左右,就相当于全球收紧9.2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在全球新的美元环境中,本轮通货紧缩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5.资产负债表收缩及其影响

  自2012年以来,中国公共债务占GDP 比例远高于过去10年来平均每年升幅4个百分点的水平。其中,中国非金融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速度最快。根据2013年6月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5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到期1.8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到期约3200亿,总计到期债务约为2.1万亿。据统计2015年城投债到期规模约6400亿,较2014年增长68%,而即将到来的2015年二季度就是城投债大量到期的高峰。

  经济持续下行导致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恶化,“去杠杆化”进程将使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收缩,资本溢价风险放大导致借贷能力下降。由于风险偏好的改变,“现金为王”成为人们更多的选择,这直接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造成名义利率下降,供给出清要通过价格降低来实现。

  供给管理视角下的治理对策

  文章指出,对于中国经济当前的通缩压力应区分不同性质的通缩,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不能简单地反通缩,也不必过于担忧通缩,进而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带来新的“政策后遗症”。政策着力点把短期的需求管理和中长期的供给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通缩时期”要素成本和生产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趋利避害,加快金融、财税、要素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通过“优质产能”置换“落后产能”,通过“新供给”替代“老供给”,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1.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有效弥补基础货币缺口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把央行信息披露和沟通作为管理通货走势预期的重要工具,进一步加强对通缩的预期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不应过分夸大通缩严重程度,使社会公众形成自我加强的通缩预期。

  此外,考虑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境外离岸市场的发展,境内基础货币通过人民币跨境收付逆差的方式外衣,因此,有必要全球卖降低存准率,来满足外汇占款大幅下降带来的基础货币缺口,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降低逆回购利率传导机制降低短端货币市场利率以及通过PSL、MLF甚至LLF等引导中期政策利率,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保持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货币条件。

  2.财政发力与增效并举,提升财政货币政策有效配合

  财政政策只有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更好发挥效果。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精准发力。以推动税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营改增”扩围、消费税的调整、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涉企收费的清理、预算管理改革框架的出台、专项转移支付的合并整顿等六大方面落地。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居民财产、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直接税税制,同时强化税收优惠的产业导向功能,综合运用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等方式,不断改革和完善相关措施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战略。

  3.加快要素价格机制改革,取得重点领域的实质性突破

  要把深化价格改革和稳定物价总水平结合起来,进一步凸显各类生产要素价格改革的分量。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改革规划,不能再久拖不决,久议不断,要明确要素价格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完善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及时理顺天然气、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

  尽快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步放开市场准入,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在土地、技术、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加快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争取2-3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4.提高资本存量和产出效率,积极推动创新投资布局

  从资本总存量、人均资本存量维度来看,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资本积累仍有空间,仍需要通过投资提升资本存量。然而,值得重视的是,当前,一些政策仍偏重于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硬投资,而忽略了技术创新、研发投资、人力资本方面的软投资,这很可能只关照了短期的经济增长,但可能导致长期经济竞争力和增长质量下降,因此,投资动力的转换是增长动力转换的前提。

  当前,全球各国展开战略创新竞赛。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新兴产业展开了新一轮增长竞赛,纷纷推出各自的创新增长战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向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先进制造业、人力资本,特别是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技术平台等领域的投资和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资本存量。

  5.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储备,以“新供给”替代“老供给”

  为对冲经济下行和通缩下行压力,可储备一批既兼顾当下,又着眼长远的重大项目,通过“优质产能”置换“落后产能”,通过“新供给”替代“老供给”。

  (1)“一带一路”战略重大项目。围绕“一带一路”应做成若干有影响力的重大工程项目,并落实早期收获成果。鼓励国内企业和沿线内陆沿边地区依托现有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合作、合资等灵活方式,在境外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各种类型产业合作区。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带动全球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全面对接全球价值链。

  (2)“社会民生工程重大项目”。一是要加快民航及新一代空管系统建设、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城市公共交通、油气管道及储气库建设、下一代信息技术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等。二是正式启动“十三五”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预研,前瞻性地制定“2030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构建联通国内外海运水运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航空网、通信光缆网,形成互联互通的总体布局。三是建设四大基地和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在中西部建立一批国家能源基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四是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绿色环保重大工程项目”。以低碳、环保、节能为重点,应加快天然林保护区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农业、渔业、林业、制造业、交通、水和废物管理的绿色工程;推进能源革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大型水电站、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加快沿海省份核电的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工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