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汪舟:日据时期台湾文学是两岸人民精神财富 | |
http://www.CRNTT.com 2015-10-30 00:07:50 |
汪舟表示,该次学术研讨会,旨在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缅怀台湾抗日的先贤先烈,从文学的角度印证台湾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传承,这对纠正“台独”史观、“皇民”史观,增进两岸同胞的历史连接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汪舟说,120年前的1895年,清朝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噩耗传来,举国震惊,群情激愤。当时正在北京参加朝廷会试的台湾举人汪春源、罗秀惠、黄宗鼎与二名在京任职的台籍官员叶题雁、李清琦,立即联名上书都察院,“垂涕而请命”,力主抗日保台,史称台湾“五人上书”。台湾“五人上书”揭开了“公车上书”的序幕。 台湾“五人上书”纵论台湾作为祖国海防屏障的重要性,一旦割地弃民,沿海岌岌可危,天下人心瓦解;深刻阐述了台湾人民与祖国命运与共的道理,表达了全台军民决心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赤子虽肝胆涂地而无悔,“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爱国赤诚。呈文约一千余字,字字血泪,慷慨陈词,荡气回肠,可以说是台湾抗日文学的开篇之作、不朽篇章。 “《马关条约》签订当年,日本武装侵台。全台军民激于义愤,万众一心,奋起抵抗,唐景崧、丘逢甲、刘永福等组织义军与日军展开激战,许南英、林朝栋、萧光明等组织家丁乡勇阻击日军。台湾人民英勇悲壮的乙未抗日战斗,实际上将甲午战争延长了6个月。台湾沦陷后,许南英、施士洁、汪春源等一批台湾进士、举人,“耻为异族奴”,纷纷回到祖国大陆,其中多数是台湾近代作家。“汪舟说,丘逢甲在割台周年祭写下“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台湾人民对日本侵占台湾的悲愤之情。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