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 |
中评智库:海上丝绸之路需消除东盟安全疑虑 | |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0:14:29 |
中国政府基于上述目标和战略,逐渐发展出一套被中国学者称为“新安全观”的理论。根据“新安全观”的说法,过去冷战时代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和同盟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世界局势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可能用单一的标准来划分战略敌手和战略伙伴。各国安全利益是多重的,任何两个国家的安全利益都只是部分重迭,其他部分的安全利益很可能与另外一些国家相同”。“因此,共同的安全利益只能依据具体问题而定,而不能一言以蔽之”。⑤新安全观反对军事结盟而强调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合作安全强调防止冲突发生、抑制武力的使用、强调安全不是纯属军事课题而是受多方面(军事、政治、经济)影响、没有特定的共同敌人而主要针对不确定的安全隐患,主张成员国自愿性的合作和建立信任措施。⑥这种合作观念,其实以建立战略信任为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这一套“新安全观”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在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关系上付诸实践。1991年,中国受邀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积极参与由东盟主导的区域安全合作与对话机制,比如东盟区域论坛、东盟+3、东亚高峰论坛、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等等。从1997年起,东盟和中国维持着年度高峰论坛(ASEAN-China Summit)。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军事外交活动开展于1990年代(泰国则更早),比如中国和马来西亚都是在1990年代开始了国防部长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互访的外交活动。 虽然整体而言九十年代的中国-东盟保持相对良好的友好合作态势(特别在经贸领域),然而,在冷战消退的背景下,新的区域安全议题却开始浮现,尤其是中国与数个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岛屿主权上的争议。中国军队在1974年、1988年和1995年曾经展开军事行动,分别占领了越南和菲律宾声称拥有主权的岛屿,成为这两个国家盛行“中国威胁论”的重要依据。 东盟国家,虽然各个国家的安全目标和战略有所不同,但在对待亚太安全议题上,其战略目标集中于三点: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地区稳定、提高东盟在区域里安全议题的重要性。东盟对美、日、中等大国既有防范又有拉拢,希望它们之间相互牵制,但总体而言,东盟为了实施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政策为:⑴支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作为一种稳定性的力量;⑵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来加强本身在亚太安全课题上的发言权;⑶提高东盟自身的内部合作;⑷加快国防现代化。⑦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