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北京大学台研院:中华文化需要守本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17-02-17 00:20:01  


 
  五、台湾青年与两岸文化认同

  台湾青年与两岸文化认同是这次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众多学者就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维一表示,每一个阶段文化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过去大陆到台湾的文化团体一次次引起轰动,那时两岸文化交流特别浓郁,但发展到今天却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交流变成了交际等,实际上在两岸交流新环境下,我们应作出新的改变。

  “两岸青年往来很重要,台湾青年同质的东西越来越少,今天我们接待的很多台湾学生,都缺少了一种情怀,这就是‚去中国化‛教育带来的负面作用。”他认为,两岸没有文化往来万万不行,但寄希望于文化决定所有问题也难以做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刚说,年轻人决定两岸关系未来,台湾年轻一代对大陆不瞭解,他们离开台湾首选的地方可能是日本、新加坡,很多人甚至没有离开过台湾。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岸的发展将遭遇大的瓶颈。陈刚表示,两岸交流是需要创造出来的,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创造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平台。台湾年轻一代比较迷茫,通过“两岸大学生创客营”他们找到了方向,通过这样的交流,台湾年轻人找到对大陆的亲近感。

  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潘兆民坦言,台湾的政治文化里,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都在创造一种文化,就是选票极大化。时下,民进党事实上是在“去中华民国化”,这样才能创造选票极大化,民进党要在年轻人理念上塑造一种正统的主体性,他们要去的是国民党的“中华民国化”。

  彰化师范大学助教李毓峰认为,台湾青年世代的认同议题几乎在“太阳花学运”后迅速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热点,两岸学界与实务部门对此也展开系列研究与调研。青年时期的政治环境、教育内涵与社会事件会导致同一“出生世代”的人们共同经历相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而使该群体的信念与行为模式固化。

  现阶段台湾青年学生群体可归入所谓政党轮替或网路传播世代,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台湾认同。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由于具有青年理想主义与行动主义等特质,已成为台湾社会运动的主体力量之一。在偏“独”政治合力推动下的岛内本土化逐渐成势,本土生活、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变动以及兼具中华文化的混合社会化(教育)塑造了台湾青年世代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台湾”的历史集体记忆,而青年学生的民族主义也扎根于这些集体记忆。

  调查资料显示,青年学生群体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依旧保持较高认可度,多数青年学生并未在民族与文化意义上排斥中国认同,其中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稍高于“中华民族”。另外资料表明,学生群体在是否扩大两岸交流、未来是否去大陆工作创业、两岸协商是否延用“九二共识”等议题上立场差异明显,整体上倾向中国认同与双重认同群体更持积极性立场,维持现状群体次之。由于台湾本土文化本来沿着中国传统文化轴线发展起来,只要中华文化具有更强的创新、包容、吸纳能力,则台湾难以支撑或发展出不同于中华文化的新文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