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融合发展七大关系与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18-01-23 00:20:20  


 
  众所周知,2008年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两岸大交流的序幕由此拉开。大陆之所以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其实目的不在于和平发展本身,而在于通过两岸的互动交流来推动两岸由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至少为未来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对于这一点,尽管大陆没有公开宣讲,但却是不言而喻的。但事实证明,马英九主政的八年时间里,虽然两岸交流出现了较大发展,但台湾民众对于一个中国的认同却越来越低。大陆为推动两岸交流付出了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最后却换来如此结果,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台湾同胞的人心背离不单单体现在抽象的民调资料上,更有现实的选举结果作为印证。在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的“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出现了接连的惨败,这固然有国民党自身的原因,但无疑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八年交流发展的局限性。如此结果,势必迫使我们反思原来交流发展的利弊得失。我们不禁要问:两岸为何要开展交流互动?其实道理很朴素,就是彼此希望从交流中增进己方的利益(此处的利益并非单单是有形的经济或物质利益)。就马英九当局来说,是希望通过两岸交流来增进台湾所需要的利益,以便获取更多民意支持;就大陆来说,则是希望通过交流来拉近两岸民众情感,提高他们对一个中国的认同,逐步为未来统一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可见,尽管两岸双方都在追求互动交流,但目的指向截然不同。

  事实上,马英九当局虽然积极推动与大陆交流,但并不希望走向统一,其“三不”政策(“不统、不独、不武”)就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互动交流促使两岸走向统一只是大陆单方面的设想,事实表明,该设想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距离。大陆反思后认为,通过交流所增进的利益只是两岸各自的利益,而非两岸的共同利益,而且随着交流的深入和扩大,这些各自利益会逐渐膨胀、固化,反而会增强台湾民众的本土认同,对两岸统一形成阻力。更合理的逻辑应该是,先努力打造共同利益,然后通过共同利益形塑共同认同。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两岸的共同利益连结?答案正是融合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融合发展是在总结过去交流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过,提出融合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取代交流发展,因为融合发展与交流发展是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两条相辅相成的轨道,尽管存在密切联系,但不能相互替代。十九大报告中的“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是针对交流发展而言的;而“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②,是针对融合发展而言的。可以预见,未来大陆将同时推进交流发展和融合发展,实施双管齐下、齐头并进。那种认为融合发展会取代交流发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错误在于割断了融合发展与交流发展的内在关联,忽视了交流发展在两岸关系中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交流发展不仅不能被取代,而且还要继续扩大和深化,让更多的台湾青年人瞭解大陆、认同大陆,以更好地促进融合发展。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有些学者之所以将交流发展成果归入融合发展框架下来分析,主要是因为只看到了两者的联系,而忽视两者的区别。的确,交流发展与融合发展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虽然推动互动交流的双方在主观上是为增加己方的利益,但在客观上却也能产生小部分共同利益连结,进而产生微弱的融合效果。换言之,交流互动也能促进融合,只是效果非常微弱而已。正因如此,部分学者才误认为交流发展与融合发展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然而事实上,交流发展与融合发展的区别远大于联系,否则中央提出融合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准确理解交流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意涵及其区别,以更好地执行这两种不同政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