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台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需政策安排

http://www.CRNTT.com   2019-04-23 00:03:56  


 
  三、跨区治理型政策安排非常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结构性政策安排。一是在制度设计上,推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基本前提。二是在实践方案上,有很多精准化措施,落实到具体部门牵头执行。与此对应,在推动台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为台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设计跨区协同配合的机制和政策也相当必要。

  一是建立多层次区域治理组织机构。从全球经验看,为解决政治分散化的问题,建立区域发展委员会、设置区域治理局以及建立跨区域公共政策联盟是三种不同的方式。区域委员会一般是实际问题导向的,是一个协调性常设机构。区域发展局大体类似于具有决策职能的政府部门,是一个面向发展规划的决策、执行机构。跨区域公共政策联盟是一个部门与公共智库联合的共同体,是一个为协调区内公共利益和公众福利而存在的松散型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已经出台,下一步建立跨区域型治理机构势在必行。

  二是跨地区利益分享机制。在粤港澳三地,目前仍部分地存在“大门开了,小门没开”的问题。这些“小门”,涉及到税收、海关、居民身份等若干项细化领域的政策衔接。2017年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8号文)规定的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的个人却仍不包括港澳台居民。这些试点地区包括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和渖阳8个全面创新试验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如此,税收分享机制在粤港澳地区无法实现,也直接制约了港澳台活跃的创新创业资本抵达广东等地。我们知道,2015年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为两岸居民提供了税收便利。为推动跨地区创新创业融合发展,下一步需将粤港澳税务分享机制与两岸相关税务协议进行衔接。

  三是身份认同问题。在我们开展的调研中,港澳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很多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诉求,即:他们特别希望能够解决“身份”的问题。目前国家在税收优惠、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类等政策上面,都会有一条“在中国境内注册(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当前,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内地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将港澳台地区纳入政策受益主体范围,会为港澳台居民融入国家发展创造更多的亲近感和主动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为两岸互联互通、经济社会融合创造更多的腹地。

  四、结语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推动者。“秉持同胞心、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这对于两岸的当代人来说意义深远。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台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机遇与制度安排,从跨区治理型的便利性、发展型政策视角出发,来考虑两岸问题,才能够于此有所贡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