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社交媒体时代的算法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21-01-28 00:07:21  


 
  三、算法政治与政治参与

  社交媒体、算法政治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引发政治参与的大变革,推动了新的社会建构体系,带来政治参与和政治话语的多元化。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和算法传播中的“过滤泡沫效应”(Filter Bubble)和“同温层效应”(Echo Chamber)等因素的持续强化,会导致政治体制出现“极化”现象,从而影响民主政治的参与进程。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关键的政治选举中,也在长期的社会民意演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影响的扩大,除了技术发展的原因,也源于公众对主流媒体信任感的下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传统媒体在危机中的表现,使其在公众中被视作“不会叫的看门狗”角色,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所谓主流媒体并不代表公众的真实利益和需求,而是资本及其政治盟友们的代理人。同时,传统媒体时代的社会建构呈现单一化、专制化的特征。传统主流媒体通常会对内容进行层层把关,只把符合他们价值理念和新闻传播标准的内容进行构建,而那些不符合的则无法流入传播管道。过去传统媒体只报道政治集团的内部成员和精英政客,帮助他们在大众面前宣传、提升个人形象,忽视草根政客或非典型政治人物,如一些“政治素人”。而在社交媒体时代,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身的意义构建,重新被构建的新社会体系正在萌发。新的社会建构体系汇聚社会的种种思潮,呈现多元化特征。

  智能算法的“过滤泡沫效应”是基于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在线个人信息如政治偏好和文化背景,用以生成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内容,最后进行精准化推送。算法会将用户置于一个个“泡沫”中,使其不断地持续收到以往有过搜索或浏览记录的相关信息。同时,在社交媒体中,人们以社交对象作为信息来源。他们在选择信息来源的同时,也就进行了信息的过滤。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的不断涌现与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由于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搜寻结果提供类似的信息数据,所以人们在选择信息来源时,就已经进行了信息的过滤,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群的分化,容易使得人们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的圈子里,而不同的圈子之间是相互隔绝甚至对立,从而导致形成“同温层效应”。“同温层效应”,又被称为“回音室效应”,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群的分化。人们因社交圈以及自身的立场态度的影响,常常会固守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的圈子里,各种圈子之间相互隔绝甚至对立。它还使人们产生所谓“信息茧房”和“信息偏食”。在信息传播中,由于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不自觉地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总是更趋向于接收自己所期待看到的或听到的信息,而有选择性地避开自己不想看到或不愿听到的信息,即心理学上所说的愿望思维。”③“信息茧房”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前媒体去中心化、裂变化、社交化的内容生产模式,体现了媒体主动迎合用户需求的趋势。用户会依照个人的喜好对信息进行过滤和选择,以“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心理上的舒适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