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国民党战略处困境 出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21-02-17 00:05:37  


 
  第一,国民党视“一国两制”如洪水猛兽,在逻辑上陷入自相矛盾。

  两蒋时期,国民党上上下下还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反攻复国”是既定目标,一个有使命感的政党无论怎么看,总是生机勃勃的。两蒋的后期,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与大陆比,台湾的人均富裕程度远超大陆。成了亚洲四小龙之后,台湾人的骄傲感油然而生。在这种状况下,岛内中国人的认同根本没问题,“台独”势力的滋长就是在李登辉主政之后。有岛内学者把1993年定为李登辉开始构筑台湾国族认同的元年,因为当年李登辉当局不断操弄以“平行代表权”名义重返联合国活动,为他后来抛出“两国论”进行铺垫。⑤从那时起,岛内中国人认同便逐渐下降。“一个中国”、“反台独”、“反对‘一国两制’”是两蒋留下的政治遗产,可是后来的国民党“一个中国”动摇了,“反台独”也不坚定了,只有“反对‘一国两制’”仍然喊得震天响,看起来异常坚定。而“反对‘一国两制’”恰恰使国民党陷入了巨大的逻辑困境和战略迷失。

  “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构想,既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求同存异”的思想,又是八十年代,“求和平、谋发展”时代主题的体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共同智慧,邓小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四十多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之后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谈话(俗称叶九条),邓小平在1983年会见杨力宇时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意见(俗称邓六条)等,这些文献的内容共同组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199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台湾问题”以及对台政策的第一份白皮书《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在这份白皮书中,用四句话简洁明瞭地概括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然而,当时的蒋经国当局却条件反射式地提出了“拒绝‘一国’两制”,恶意歪曲,刻意曲解,毫无根据地认为“‘一国两制’就是西藏模式,最终将变成‘一国一制’。”⑥台当局进而提出“三不”政策,还想当然地提出“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论调。说到底还是蒋经国反共思维在作怪。令人欣慰的是,在蒋经国去世前半年,其两岸政策终于开始松动,不仅解了严,开放大陆老兵回乡探亲,还开放了党禁、报禁,于是李登辉接棒以后,在岛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推动两岸开展实质性交流与接触,可以说形势比人强。但是“反对‘一国两制’”却在李登辉以及后来的国民党要员们内心深深地扎下根。回过头来看,当时以蒋经国为代表的台湾当局,不假思索地断然否绝大陆的善意,其实是缺乏深思熟虑,缺乏战略谋略,自绑手脚,自设陷阱的决策。

  民进党因为有“台独”党纲,所以他们自然不可能接受“一国两制”,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承认两岸同属一国。而国民党为何要反“一国两制”?是反“一国”还是反“两制”?显然与台湾地区现行宪制性规定是不符的,也与“九二共识”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遗憾的是,2020大选,国民党失败之后,新生代的国民党人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九二共识”,开始挖自己的墙脚了。2020年6月,国民党改革委员会提出两岸论述建议案,提出所谓的“四大支柱”,对要不要坚持“九二共识”开始变得模棱两可,语焉不详,只表示肯定“九二共识”的历史贡献,同时强调拒绝“一国两制”。要求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要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等等。这与民进党当局的表述还有多少不同?难怪有岛内网友讥讽国民党已经成为小绿了,甚至有蓝营支持者嘲讽国民党成了民进党的附随组织了。大陆的中国台湾网也发文提出质疑:“‘九二共识’这张王牌都要放弃,国民党还有啥?”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