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中评深度:刘澜昌谈居屋可破房困 | |
http://www.CRNTT.com 2021-12-25 00:02:26 |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的居屋政策?您认为,当前的居屋政策存在哪些需要检讨的问题? 刘澜昌:香港的居屋政策其实走了很大一条弯路。早在2003年SARS疫情期间,香港房价大跌,港府就推出了“孙九招”,宣布无限期搁置“居者有其屋计划”,其实当时并没有理清居屋计划和房价下跌的关系。把居屋计划砍掉以后,亦没有及时规划适合香港未来的房屋政策,只是单纯解“燃眉之急”。我认为居屋的数量应该占到公营房屋的大头,而不是像现在的情况,廉租屋占很大比例,居屋只是一支半节。 香港的任何人都将置业作为一个基本目标,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屋,而廉租屋始终是公共的房屋。如果以低价出售或出租,只需针对解决生活条件极其贫困的群体,结果现在的廉租屋成了要解决大部分港人的居住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申请公屋,那就等同于廉租屋计划的初衷失去了意义。在曾荫权任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时代,将房屋政策分为公私两个部分,当时的私人楼宇还不像现在这般高不可攀,不吃不住七年基本可以攻下一处私楼的房屋。但今昔非彼,以这样的房屋政策所提供的配置,造成的问题会越来越大。居屋的量一定要加大,满足港人置业的愿望,尤其是须让年轻一代有置业的信心,居屋是解决未来新一代港人圆“上楼梦”的良好途径之一。 中评社记者:我们看到,居屋虽然深受香港市民的欢迎,也非常适合年轻人上车,且对特区政府财政负担相对较小。但为什么近年来居屋却越建越少?特区政府热衷于建公屋而不是居屋的原因是什么? 这与早期建制派一些政治团体的误判有很大关系,他们没有探清这个问题,就以为公屋能让低收入的港人长期有楼住。在曾荫权任特首后期与梁振英任特首前期,政策讲的是要保证排队轮候的人三年就可以上楼,但现在显然三年是不可能排得到。同时,申请廉租屋的要求应该是给那些收入完全不可能上楼的少数群体,例如老弱病残的家庭等。他们不是相对贫困,而是绝对贫困,这才是作为廉租房应该提供给廉租户的“安全网”。但建制派将公屋的功能放大,变成了买不起私人楼宇,就可以申请公屋的错误概念。 大部分港人买不起私楼,是因为其价格太过于离谱,随便都高于他们工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私楼能降到合理的价钱,匹配港人的收入,工作几年就能买得起,那大部分人都是能置业的。就譬如大多数人包括年轻人都能承受的居屋,价格只占私楼的40%至60%,基本都能够接受,应该作为香港房屋政策的重点。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