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论坛:韩总统选后中韩关系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2-06-24 00:03:05  


 
  针对朝鲜(核)问题,过去三十年之间,韩国一直要求中国的“建设性的角色”,中国也有说要做“建设性的角色”。但中朝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现实使得韩国方面渐渐失去了对“建设性”的“中国角色”的信赖和期望。

  过去韩国政府,考虑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以及双方“权力非对称关系”的现实而采取“扈从(bandwagoning)”多于“抗衡(balancing)”的对中国政策,以保持避险而想争取支持,而且一直“全面关注和竭尽全力”。但是,虽然建交以来三十年的韩国和中国关系,已经非常明白呈现经济社会关系的“伙伴合作”是成功的,但向“战略合作”的“溢出效果”目前为止证明为非常有限,自然两国之间建构主义所强调的“身份认同”或“文化认同”难以进一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韩国民间的交流和友好关系或互相认同的水准,可能远比政府或政治当局层次的关系为高,这也是可以高兴的事实。 

  文在寅政府考虑“萨德问题”选择的模糊“扈从”方式给予中国承诺“三不”,相反与美国的关系上施展比较明示的“抗衡”模式,到任期到尾,还是得不到中国或美国给予文在寅政府所期望的对“朝鲜问题”的“战略合作”的结果,反倒带来韩国国内的安全忧虑和“屈从而生出反中”的争论,韩美关系和韩中关系都处于不太圆满的情况。 

  新当选总统的尹锡悦说重视“国格外交”、加强韩美同盟,加强与中国合作与相互尊重,但“要说明白”等,其意思,就是要认清前任文在寅政府在承诺韩中“权力非对称关系”之下采取的“扈从”为基调的双方关系框架问题的严重性,要回复“国格”,虽然不一定要选择“抗衡关系”,但也不要毁损“国格”的“模糊”的“扈从”政策。新政府在与中国的友好交流为主流的“合作伙伴”关系路径不会改变,但是,如果朝核导弹问题上目前的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尹锡悦政府在“战略”议题上面,与中国表示“尊重”,但一些“抗衡”难免有可能,其中包括尹锡悦在竞选期间表示的“毁损主权问题”的“三不”议题,也就是萨德、韩美日合作等议题。

  这是韩国和中国当局都不愿看到的结果。“战略合作”顺利,还是看双方的外交智慧和如何选择路径。中国方面也深刻权衡对朝鲜和朝核导弹议题上的“战略合作”问题,如何与美国和韩国合作,如何最终圆满解决,又如何保证朝鲜安全,又如何确保中国的面子和中朝关系以及中韩关系,又如何帮助南北朝鲜关系等。比如,19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过程当中,中国与美国如何妥协“台湾问题”以及中国如何发展两岸关系的历史经验,以及美国施压台湾放弃核武器的开发历史等,那些过去“台湾问题”有关的中美妥协合作议题,其中可能有些找到窍门的线索,当时的妥善模式和接近路径,可适用突破目前朝核导弹议题以及中美合作上的硬结。

  在中韩之间“非对称权力关系”非常明白的情况之下,手里选项多的还是“大国”的中国,“弱小方”或说“中等强国”的韩国,特别在中国和美国“大国关系”的矛盾严重之下,选项非常有限。可期望于中国强调的“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也就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去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的理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