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岸田外交“倾美抗中”下的中日关系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09:19  


 
  五、日本不会为台湾与中国冲突

  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2022年9月21日造访紧邻台湾的日本国土最西端的与那国岛,宣誓将以看得见的形式强化南西诸岛的防卫体制,除将在该岛部署“电子战部队”,并于奄美大岛部署“防区外飞弹”(standoff missile)。日本防卫省认为,从九州向西南延伸到台湾附近之先岛群岛的军事能力增加,有助于提高威慑力。

  中国解放军军机与船舰近来常态化巡航台湾东北部外海,并于冲绳、宫古海峡周边活动,构成对日本西南群岛防卫之压力。而与那国岛在“台湾有事”可能成为冲突的前线,日本须未雨绸缪,将防卫往该岛推进。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2022年8月31日演讲时指出,若台湾发生战争状态,日本西南边的冲绳、与那国岛等虽不在战区内,但极可能亦会卷入战争。⑫

  北京认为,日本邻近台湾的西南群岛布防带针对性,给台独发出错误讯号并意图阻断两岸的统一。而蔡政府亦以日本此举证明“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非空口白话,日本正为相挺台湾“抗中”,在西南群岛积极部署自卫队。安倍遇刺身亡,激起台湾对日本的关注,安倍不仅被蔡政府形塑为台日友好的最大推手,以此证成“抗中”为台日共享印太战略利益下的共同行动。安倍“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即是美日同盟有事”的一席话更被部分台湾人解读成日本将在两岸冲突时为台湾挺身而出的保证。

  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显示,高达43.1%受访者相信台海一旦有事日本会派兵协防台湾,此数字远高于相信美军会参战协防台湾的34.5%。⑬台湾人在安全上对日本自卫队的期待高于美军,反映台湾民间对美、日的心理距离。但此可解读为台日友好氛围下,台湾人昧于现实的对日一厢情愿,缺乏对日本的政经结构的客观理解,此亦为台湾对日认识的吊诡,看似亲近,实则陌生。

  殊不论日本对台海用兵于法无据,更不能简单化安倍联结“台湾有事”、“日本有事”及“美日同盟有事”三者间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与律法解释,视安倍的主张为日本“挺台”、“抗中”的直白表现,忽略日本在美、中对抗中的平衡。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葛林(Mike Green)以“竞争而不惹祸”形容安倍的对中战略,⑭但此非安倍的个人智慧,而是日本与中国历史交往中,总结出的外交智慧。

  其实,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终结日本40多年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奇迹”,东亚两强并存,“中日友好”即不复存在。此为时代蜕变所致,无需因之看淡中日关系。与中交往仍是日本外交的重中之重,前防卫大学校长国分良成直言,中日之间必须要维持住和平状态,一旦发生冲突,将不可收拾,没有了和平即失去一切。⑮

  此消彼长,日本虽视中国为安全的最大威胁所在,但中国也是推动日本经济成长的伙伴,两者为“亲密的竞争对手”,彼此依存。对于中国的两面性,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提醒,“不要与中国进行无休止的对抗”。⑯在地缘政治问题上,需要“尼克森式的灵活性”(Nixonian flexibility)以化解美国及中国之间、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可能冲突。

  日本对中外交中深谙“尼克森式的灵活性”,以避免招致美国“越顶外交”的伤害。岸田对此瞭然于胸,在吓阻与有原则的对中交往间维持平衡。台湾须洞察日本外交的权衡之术,而非昧于现实的在台日关系中取暖,放大安倍的挺台形象,寻找安全感。

  “台湾有事”时,出兵台湾对自卫队而言不具现实性,不存于日本战略安全的想定中。日本难介入台海,台湾人亦不乐见两岸兵戎相见,蔡政府切莫错估形势,想像美、日将为台湾不惜与中国冲突,而在中、美对抗下进退失据,错失缔造台海和平的机会。

  六、中日不能互视对方为“威胁”

  中日建交50年,恩怨不辍,在中、美激烈竞争的国际政治下,日本难以摆脱“美日同盟”与“对中制衡”的双重路径依赖,但绝不能互视对方为“威胁”,否则无异宣告中、日进入恶性互斗的新阶段,日本亦将失去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安全”。扬弃“专守防卫”后,自卫队将加速与美军一体化,为美国承担“矛”的角色,共同维持对中国的威慑力。

  自卫队成为美国在印太区域应对中国军事挑战的劲旅,使日本成为“台湾有事”时的前线。尤其是冲绳所在的西南群岛基地化,将升高致冲绳岛被卷入战争的风险,冲绳人燃起12万岛民为“冲绳战役”而牺牲的历史记忆。冲绳不愿重蹈历史覆辙,美、日如何说服冲绳人,政治难度不小。

  “岸田外交”对美日同盟的改变,远甚于“安倍外交”,出乎北京对一向“友中”的“宏池会”掌门人岸田领政日本的意料。岸田在美国华府的演讲中,重申将对中国“言所当言”,要求北京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并将努力推进构建“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关系”。岸田希望维持与中国的高级别对话关系,但若将“对话”视为缓兵之计,争取强化美日同盟与自卫队由“盾”转型为“矛”的时间与空间,中国将兴趣缺缺。北京心知肚明,美、日联手对抗中国俨然成形。中国若失去改善中日关系的动因,岸田想实现稳定的中日关系,无异缘木求鱼。若中日关系失速恶化,东亚和平将无以为继,安倍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亦即美日同盟有事”可能一语成谶。

  走出“专守防卫”的日本能否有效“事前吓阻”中国,充满不确定性,却可能助势中美对抗升高,双方失去跳脱“修昔底德陷阱”的机会。如此将使美国CSIS台海兵推成为现实的印太场景,届时不论胜负谁属,台湾人与冲绳人必是最大输家。

  七、2023年中日在风雨中前行:代结论

  2023年是《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45周年,1978年8月12日,大陆外交部长黄华与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签署和约。同年10月22日,邓小平访日,见证条约批准书交换,和约生效,中、日走完1972年9月建交的最后一里路。但中、日是否就此步上友好,答案应为否定。和约不仅未能使双方走出侵华战争的历史,更无助在东亚海域争端上找到解方,中、日民间互视对方的意象不断趋于负面。

  根据日本“言论NPO”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发布在2021年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66.1%的中国受访者回答对日本的意象“不好”,较前一年增加13.2%。此为2013年安倍首相致力改善中日关系以来,时隔8年再度出现恶化;而对中国意象“不好”的日本受访者占比更高达90.9%,较前次年调查上升1.2%,对中负面意象连续两年升高。造成中、日两国民众认知意象恶化的主因,中国过半受访者选择“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未真诚地道歉及反省”与“钓鱼台国有化”;日本受访者则围绕在“钓岛争端”、“中国在南海采取的强硬行动”、“中国有悖于国际规则的行为”、“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及不透明”等因素。⑰民调结果足证“历史问题”及地缘政治矛盾为中日关系改善难以获得双方民意支持之所在。

  2022年,中、日虽藉建交50周年营造关系和缓气氛并在泰国曼谷的APEC领袖非正式会谈前举行“习岸会”,恢复中断3年的“首脑外交”。但2022年12月中,日本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将中国列为日本安保“前所未有的最大挑战”,中日关系再度蒙上阴影。

  在推迟原定2022年底访中的林芳正外相行程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日本公明党协调暂缓此前力争1月实现的执政联盟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访中。林芳正与山口的访中计画接连生变,表面的理由是新冠疫情所致,但背后凸显双边关系再度冷却,中、日能否再续“首脑外交”出现变数。公明党与中共素来关系良好,山口是日本友中的重要力量,支持进一步推进中日合作,但当下双方认为访中条件并不完备,此应是受到岸田“倾美”外交之影响。

  在中、日建交半世纪之际,习近平与岸田互以“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及“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定位未来的双边关系,安倍晋三于2006年所倡议的“战略互惠关系”悄然消失,中、日仅能在“新时代”摸索“稳定的日中关系”。45年前的和约所揭橥之“友好”虽不复存在,中日关系却须在“历史”与“现实”的纠葛中,勉力维持“和平”。

  注释:

  ①〈2023年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2023年1月11日,<http://be.china-embassy.gov.cn/fyrth/202301/t20230111_11005831.htm>。

  ②〈岸田文雄走访法意英加美五国所为何事?〉,《香港01》,2023年1月12日,<https://www.hk01.com/国际分析/856441/岸田文雄走访法意英加美五国所为何事>。

  ③〈“国家安全保障戦略”·“国家防卫戦略”·“防卫力整备计画”〉,《防卫省.自卫队》,2023年1月5日,<https://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index.html>。

  ④〈拜登赞许日本国防改革 坚定承诺美日盟友关系〉,《经济日报》,2023年1月14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6910055>。

  ⑤〈美日同意将太空攻击纳入安保条约范围〉,《法广(rfi)》,2023年1月12日,<https://www.rfi.fr/tw/国际报道/20230112-美日同意将太空攻击纳入安保条约范围>。

  ⑥〈美日扩安保合作 中方:应确保不损第三方利益〉,《文汇报》,2023年1月13日,<https://www.wenweipo.com/s/202301/13/AP63c06fd9e4b053580de07dae.html>。

  ⑦〈台海若冲突!岸田内阁“最担心这件事”日本最佳选择是维持现状〉,《ETtoday新闻云》,2022年8月7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807/2311139.htm>。

  ⑧〈岸田文雄:向中国“直接传达”台海问题和平解决立场〉,《自由时报》,2022年10月17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092355>。

  ⑨〈1月5日(木)西村経済产业大臣 CSIS スピーチ〉,《経済产业省》,2023年1月9日,<https://www.meti.go.jp/press/2022/01/20230109001/20230109001.html>。

  ⑩〈中日50年:经济紧连,面临中美之争影响〉,《日经中文网》,2022年9月30日,<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50043-2022-09-30-09-36-33.html>。

  ⑪〈9成日本年轻人认为“发展中日关系重要”〉,《日经中文网》,2022年10月17日,<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50125-2022-10-17-05-00-05.html>。

  ⑫〈麻生太郎:台湾若有事 日本很可能发生战争〉,《中央社》,2022年8月31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8310350.aspx>。

  ⑬〈对美信心崩盘?相信“日本出兵保台”竟高于美国〉,《风传媒》,2022年3月22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251563>。

  ⑭〈安倍晋三时代奠定的日本大战略 缔造海权国家新格局〉,《工商时报》,2022年7月8日,<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674832.html>。

  ⑮〈须花智慧保持中日紧张关系中的冷和平状态〉,《日经中文网》,2016年9月30日,<https://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21704-20160930.html>。

  ⑯〈吁学尼克森弹性 季辛吉喊话拜登:别与陆无止境对抗〉,《联合报》,2022年7月23日,<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37/6481610>。

  ⑰〈舆论调查:中日对彼此国家的印象略微改善〉,《日经中文网》,2022年12月1日,<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50688-2022-12-01-09-33-36.html>。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3月号,总第303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