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中俄关系对欧盟地缘政治格局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3-06-26 00:09:00  


 
  此外,在第八个重点方向“粮食安全”领域,中俄声明加强合作。这对于非洲国家、广大南方国家可能是一件好事,中非、东非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公开声明欢迎中俄投资,拥抱中俄带来的贸易红利,非洲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问题,以往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中俄粮食出口和农业投资。而非洲传统上作为欧洲国家的“后院”,其对外关系的转向可能引起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不满,迫使后者进一步采取外交行动和经济手段。尤其在欧盟逐步摆脱从俄罗斯进口化石燃料的大背景下,与非洲属国开展绿色能源开发合作是欧盟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欧盟可能与中俄在第三方国家展开博弈。

  二、中国对俄乌冲突的外交斡旋及其外溢效应

  西方阵营貌合神离。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领导人访俄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替代美欧的战略短板、或是战略真空。在今天地缘政治碎片化的状态上,很多地区性大国都想实施外交影响,例如日本首相几乎在中国领导人访俄的同时突访乌克兰基辅,展示日本在俄乌冲突中的影响力。无独有偶,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试图在调停俄乌冲突的过程中发挥影响。马克龙立场相对中立,希望中国能够在调停过程中积极发声,与对华立场强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形成鲜明对比。

  俄欧或在技术和经贸领域继续“剥离”和“脱钩”。美国白宫发言人科比声称,如果中国要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作用,就应该督促俄从乌撤军,未免让人有一种“道德绑架”的感觉。不论最终战争将以何种方式结束,美欧对俄制裁、对华遏制,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期内,仍将持续。而且在技术领域的封锁,将会显得更加微妙。

  随着中俄主导的多种地区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的巩固和协调以及扩大成员国,未来在科技产品供应链、价值链、经贸格局、金融体系等方面都可能形成与欧盟相互对峙的两大体系、两大话语模式,美国的介入不会让地缘政治格局变得更融洽,而可能让美欧相互猜忌成为欧盟在先进产业领域生出另一块“短板”。下一步欧盟成员国内部可能出现两种声音的巨大分化,一种是强烈抵制解决俄乌冲突的“中国的和平计划”以及此后的中俄主导下的地区一体化机制,另一种声音可能来自经济体量较弱的中南欧国家,因其对中俄能源、外贸的传统依赖,从而趋于妥协和中立。今后中国在欧布局或持续面对模糊性的国别政策与分化性的国别立法。当然,“中国的和平计划”能否最终促使停战,仍不可预测。可以确定的是,欧盟委员会为维护安全利益,必然会在关键性技术和ICT产业更加密集地出台和完善法案,包括3月16日欧盟委员会提交的两份法案——《净零工业法案》(NZIA)与《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都是为了提升战略自主和反制中国对外投资。本来容易成为抓手的绿色转型合作领域,都可能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从最消极的一面来预测,如果“中国的和平计划”失败,俄乌冲突和地区形势或进一步恶化,美国也可能寻找新的由头进一步介入冲突,甚至仿效“北溪管道炸毁”的戏路,将欧盟绑架进入“战车”,让中美、中欧关系继续“垂直落体”式下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